<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中国政府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动态 > 直播 > 2016 > 第三届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表彰会
        全部文字
        自动刷新 间隔:     手动刷新

        文字

        • [国土资源部副部长、党组成员王世元]同志们,刚才,大明部长作了十分重要的讲话。讲话紧紧围绕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落实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批示要求,既肯定了创建活动在推进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中取得的积极成效,总结了地方党委、政府和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在推进节约集约中的典型经验,又系统阐述了坚持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与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的内在联系和相互关系,并就落实新的资源观、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更加充分发挥创建活动的平台和抓手作用,打赢节约集约攻坚战持久战,作了系统部署。大明部长的讲话立足全局、定位精准、内容丰富、立意深远,为今后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持续开展创建活动指明了方向。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进一步提高认识,增强责任感、使命感,扎实推进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会后,请各省(区、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及时向省委、省政府汇报张高丽副总理的重要批示精神和大明部长的讲话要求,争取党委、政府给予更大支持。同时,及时把会议精神传达到市、县基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7月中旬前,将传达贯彻落实情况报部创建活动办公室。
          同志们,成绩属于过去,荣誉激励前行,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工作任重道远。让我们团结一致,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认真贯彻落实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这次表彰会为契机,继续改革创新、勇于实践、锐意进取,在新的起点上持续、广泛、深入推进创建活动,为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
          会议到此结束。谢谢大家!(2016-06-27 11:09)

        • [国土资源部部长、党组书记,国家土地总督察姜大明]三、推动模范县(市)创建活动持续深入开展取得更大成效
          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资源是一场持久战,这场持久战要通过打好一届又一届创建活动的攻坚战来夺取全面胜利。我们要发扬“钉钉子”精神,坚持不懈、久久为功,在真抓实干中不断提高创建活动的质量和水平,充分发挥创建活动对国土资源节约集约的牵引带动作用,最大限度地释放出活动的潜力和效能。
          (一)突出目标导向。国家“十三五”规划和国土资源“十三五”规划把资源节约保护放在了突出的位置,提出了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有量、新增建设用地规模等约束性指标。所谓约束性指标,就是完不成任务要被严肃问责的指标。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确保全面实现。要按照“框定总量、限定容量、盘活存量、做优增量、提高质量”的方向,进一步明确工作的着力点。要尽职尽责保护国土资源。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报保护放在首位。两个规划所确定的18.65亿亩耕地红线必须坚守,15.46亿亩基本农田不能减少。要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全面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实行特殊保护。严格耕地占补平衡,大力推进土地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全面实行建设占用耕地表层土壤剥离的再利用,实现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加强优势矿产资源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建设绿色矿山,促进矿业可持续发展。要节约集约利用国土资源。落实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十三五”规划确定的新增建设用地规模不能突破。严控特大城市新增建设用地规模,严格执行建设用地标准,严格矿产资源“三率”考核,严肃国土资源督察执法。以调整完善后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底盘,以土地二次调查和年度变更调查成果为底数,指导开展“多规合一”试点,促进城市用地节约集约、产业发展集约高效、现代农业集约经营、矿业开发集约有序。要尽心尽力维护群众权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不动产统一登记、农村土地整治、城镇低效土地再开发、矿山废弃地复垦和地质灾害防治中,要充分考虑群众的意愿、诉求,保障群众能够合理分享资源的增值收益,成为国土资源节约集约的受益者、用户者和推动者。各地要抓紧制定落实“十三五”规划相关指标的具体方案,力争在“十三五”时期实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建设用地使用面积再降低20%,主要矿产资源产出率再提高15%,建成50个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的目标要求。
          (二)抓好制度完善。坚持一手抓政策落实,一手抓制度完善,发挥好政策制度对资源节约利用的引导和保障作用。加强顶层设计。围绕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这一核心,综合运用法律、经济、科技、行政等手段,加快完善以规划管控、计划调节、标准控制、市场配置、监测监管、考核评价、共同责任为主要内容、完整配套的国土资源节约集约的制度体系。要总结实践成果。支持各地因地制宜深入探索,努力破解工作难题,创造出更多适应新常态、符合新定位的改革成果,为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制度建设打好基础、搞好储备。要强化问题导向,鼓励基层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建设用地总量和强度“双控”、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与吸引农村转移人口落户数量挂钩等重点任务上,结合实际、坚守底线、勇于探索、大胆创新。要用好用足政策。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层面和部里出台了一系列服务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和助力精准脱贫的政策措施,其中像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支持脱贫搬迁、贫困地区矿业开发农民土地入股分享收益等政策,含金量很高。我们要深入研究,要学深悟透、用好用足,把政策中的真金白银挖出来,使之落地生根、发挥效能。
          (三)形成整体合力。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是一项系统工程,离不开党委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共同参与。要落实共同责任。国土资源部要加强对创建活动的组织领导,动员部署好下一周期的创建活动。地方各级政府要发挥好主体作用,调动各方力量,加强指导推动。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要发挥职能作用、积极主动作为,在党委政府的重视支持和有关部门的协同配合下,抓好创建活动的组织实施。要完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国家指导督促、省级组织推动、市县实践创新、专家解读引导、媒体宣传推动的作用,强化协调联动,形成共同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机制保障。要强化互学互动。参加模范县(市)创建活动的单位要以人为师、取长补短、比学赶帮、争创一流,不断提高创建工作的水平。部创建办要编印《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100例》,为各地提供典型示范。要营造创建环境。依靠主流媒体,用好新兴媒体,依托部门媒体,带动地方媒体,深入宣传资源国情和节约优先战略,搞好对各地创建经验的深度报道,为创建活动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浓厚氛围。
          同志们,今天的会议,既是对第三届创建活动的总结,也预示着下一周期创建活动的开始。希望已经获得荣誉的单位,“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争取更大成绩。希望更多的地方加入到创建活动中来,为资源利用强国和美丽中国的建设,为决胜全面小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添砖加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谢谢大家!(2016-06-27 10:48)

        • [国土资源部部长、党组书记,国家土地总督察姜大明]二、全面把握中央关于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资源的战略部署
          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关于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资源的战略部署,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深入贯彻节约集约循环利用的资源观,全面落实中央对国土资源工作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推动模范县(市)创建活动与时俱进,不断适应时代要求,焕发出持久的创新活力。
          (一)要深刻认识新发展理念赋予创建活动的新内涵。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是国土资源工作的根本遵循,也是开展创建活动的核心要求。我们要用创新推动资源利用方式转变,新常态下,支撑发展的动力正在发生重大变化,资源供给和利用方式也在进行深刻调整。创建活动要全面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创新摆在创建的核心位置,贯穿到活动的全过程,要持续推进模式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加快推动经济发展从主要依靠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使创新成为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第一动力。要在协调发展中优化国土资源开发格局。科学制定发展规划,能够有效保护和切实节约国土资源。在协调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要统筹规划好国土资源利用的总量、布局、结构和时序。国土和矿产规划要与经济发展相协调,与区域战略相对接,与城乡建设相适应,与人口流向相匹配,与生态保护相配合,努力实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要以严格保护和高效利用资源推动绿色发展。国土资源是生态环境的基本依托,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合理减少资源消耗是保护自然生态的治本之策。我们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实行资源总量和开发强度“双控”,防止乱占耕地和资源过度开发,以更少的资源消耗支撑更大规模、更高质量的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要以开放理念落实资源节约集约的共同责任。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贯穿于经济活动的全过程,体现在社会生活各领域,涉及面广、关联度强。搞好节约集约工作,不能单打独斗,必须开放协同。创建活动应该是一个开放的体系,要加强与相关部门沟通配合、与社会组织协调联动,推动形成有利于资源节约和高效利用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消费模式,构建起“大家用大家管”的共同责任机制。要让人民群众共享节约集约创建成果。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根本目的是提升发展质量,增进人民福祉。我们要把群众受不受益、满不满意作为创建活动的根本衡量标准,尊重群众意愿,维护群众权益,使群众在节约集约中有更多的“获得感”,夯实创建活动的群众基础。
          (二)深入理解新资源观对创建活动的新要求。“十三五”时期,我国的资源国情没有变,资源支撑保障发展的地位作用没有变,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的态势没有变,需要改变的,是加快转变资源管理和利用方式。要牢固树立、全面落实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节约集约循环利用的新资源观,努力实现资源保护更加有力、资源保障更加坚实、资源利用更加高效。要坚持节约优先。培育节约意识,养成自觉行为,时时处处把节约挺在前面,在生产、流通、消费的各个环节厉行节约,健全完善覆盖面广、科学规范、管理严格的全面节约制度。要深化集约利用。加快实现资源外延扩张粗放利用向内涵挖潜集约利用的转变,大力提升资源产出效率和综合利用效益,减少单位产出的能源、水、土地、矿产等资源消耗。要注重循环发展。坚持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方向,建立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切实改变“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模式,从源头上减少资源消耗和废弃物的产生,提高可再生资源的利用水平。要发挥市场作用。健全统一、竞争、开放、有序的资源产权和交易市场,构建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体现自然价值和代际补偿的有偿使用制度,发挥好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要突出科技引领。推进资源开发科技攻关,把资源节约融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洪流,用科技创新成果引领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方向和未来。
          (三)准确把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的新任务。土地和矿产资源是生产要素,在供给侧处于重要位置,我们要深刻把握中央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明确主攻方向和工作重点,通过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资源,助推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有力的资源要素支撑。资源利用要更加科学。坚持“有多大锅贴多大饼”,根据资源环境承载力,适度合理开发利用国土资源。强化用途管制和规划管控,严格保护自然生态和基本农田,科学布局生产、生活、生态空间。资源供应要严控总量、逐步减量。立足人多地少、资源相对不足的基本国情,坚守耕地保护红线,严控建设用地规模,着力盘活存量土地,科学有序开发矿产资源,减少资源的无效或低端供给,切实扭转无序扩张、粗放浪费的传统供应模式。资源管理要体现差别。根据稳增长和调结构要求,适应个性化、多样化需求,分区域、分产业实行有保有压的差别化用地用矿政策。对产能过剩、库存积压的行业要严格控制用地,对新产业新业态要合理支持用地,对重大基础设施和民生工程要优先保障用地,促进稳妥处置僵尸企业,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 (2016-06-27 10:39)

        • [国土资源部部长、党组书记,国家土地总督察姜大明]同志们,今天,我们召开第三届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表彰会,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资源战略部署,表彰先进,交流经验,推动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创建活动持久深入开展,不断提高水平。
          会前,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也是我们国土资源部门的分管国务院领导张高丽同志作出了重要批示,充分肯定了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创建活动取得的积极成效,对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资源要素支撑,搞好节约集约模式、技术、制度和管理创新,提升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水平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和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认真的学习领会,抓好贯彻落实。
          刚才,部领导为先进单位的代表颁了奖,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江苏省国土资源厅和四川省眉山市等4个县市政府的负责同志,分别介绍了他们在创建工作中的经验体会,使我们深受启发和鼓舞。我代表国土资源部党组,向第三届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市、模范县和创建活动优秀组织单位表示热烈祝贺!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国土资源工作的国务院有关部门、地方各级党委政府、有关专家和学者和新闻媒体的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创建活动有力推动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取得新成效。
          第二届创建活动以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国国土资源系统高举节约集约的大旗,推动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向更高水平、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发展,取得了新的成效,创建活动发挥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
          (一)创建活动成为转变资源利用方式的有力抓手。部党组把创建活动摆上重要工作位置,纳入新的工作定位。注重顶层设计,制定标准规范,强化监管考评,打出一套“组合拳”。在顶层设计上,颁布了《节约集约用地规定》,出台了《关于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指导意见》等政策规定;在标准规范上,制定了22个主要矿种“三率”标准,发布了210项矿产资源节约集约综合利用先进适用技术;在监管考评上,开展了开发区节地评价和节约集约用地的专项督察,全面清理了上千万亩批而未供的土地,妥善处置了上百万亩的闲置土地。通过实践探索,创建活动形成了较为科学的指标体系、系统严格的评审程序和正向激励的奖励制度,通过指标引导、典型示范、考评促动,地方党委政府节约集约利用资源的主体作用有力发挥,各方面参与创建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更加高涨。2010年以来,共有427个县进入了模范县(市)的行列,有24个地级市受到了通报表扬,形成了互相学习、见贤思齐、你追我赶、奋力争先的生动局面。创建活动推动了资源利用方式的转变,在各地转方式调结构中发挥了有力地促进作用。
          (二)创建活动搭建了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创新平台。各地党政领导把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放在案头、记在心头、落在地头,指导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着力推进节约集约的模式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刚才有六个单位介绍了他们的经验和体会,这里我再点一点,例如,在模式创新上,江苏省扬州市打破“一企一围墙”,推广“无围墙企业群”的模式,建设众创、众包等产业基地,节地水平和产出效益大幅提升。刚才湖南省长沙县介绍了经验,他们探索形成了村民集中居住“节地”、盘活闲置工业项目“活地”、土地综合整治“增地”、农民货币安置和高层居住“生地”、城市立体开发“省地”、矿山复垦“还地”六种节地模式。在技术创新上,北京市海淀区在五路停车场项目建设中,从地上到地下一体设计、立体开发,节约了土地,改善了区域环境,方便了市民出行。贵州省福泉市翁福磷矿自主研发的发浮选捕收剂技术,选矿回收率由87%提高到90%以上,资源综合利用率达到84.5%。在制度创新上,浙江省建立了产业用地亩产效益综合评价机制,将企业分为重点扶持、发展提升、整治提升、落后淘汰4种类型,分类分档配置土地要素。山东省的诸城市,400多家企业实施“零增地”技改,加快转型升级,节约用地2600多亩。在管理创新上,上海市黄浦区实行带方案、带管理要求、带公共设施出让土地,更好实现地区规划目标和功能定位,有效抑制了房地产的投机行为。杭州市滨江区对入驻企业设置投入产出的“硬杠杠”,将城市工业项目容积率上限提高到3.0,全区亩均工业产值达到1180万元,每平方公里营业总收入达到了28.38亿元。“四个创新”促进了城市发展模式的转变,推动了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改善了人居环境,取得了显着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三)创建活动形成了各方面共同参与的强大力量。在创建活动中,超过60%的参评县(市)把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评价指标和领导干部考核体系,也有60%以上的参评县(市)的党政主要领导亲自陈述、作出承诺,把创建活动作为实现本地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令人鼓舞的是,越来越多的省级政府自觉加入到创建活动中来,像广东、上海、江苏、浙江、湖北等省开展了各具特色的节约集约示范省建设;像北京、山西、山东、贵州等省人大、政协专题听取耕地保护和节约集约用地的情况汇报;像天津、吉林、安徽、河南、湖南、广西、陕西等省(区、市)出台节约集约的专门文件,把创建活动提高到党委政府层面组织推动,重视程度和工作力度前所未有。各地在实践中形成的“双提升”、“亩产倍增”、“以地控税、以税节地”等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经验,已经引起了各个方面的高度关注。有更多的专家学者入选创建活动的专家库,积极参与指标标准体系建设、节约集约课题研究和模范县(市)的评审考核,增强了创建活动的科学性、客观性和公正性。主流媒体对创建活动热情支持,中央电视台滚动播出了多期节约集约公益广告,《人民日报》刊发了近百个国土资源专版,形成了强大的正能量。各地运用多种形式推动资源节约理念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进乡村、进家庭,扩大了全社会对创建活动的知晓度、认可度和参与度。国家统计局社情民意调查中心调查结果显示,创建活动开展以来,社会公众对国土资源利用现状的满意率持续升高,从2010年的54%提高到2015年的70%。(2016-06-27 10:13)

        • [国土资源部副部长、党组成员王世元]感谢封杰县长。同志们,会上各地还提供汇集了12份交流材料,做法和经验也都很好,请各地认真借鉴。下面,请姜大明部长讲话,大家欢迎。(2016-06-27 10:10)

        • [陕西省神木县委副书记、人民政府县长封杰]神木县境内蕴藏着丰富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石英砂、岩盐等矿产资源,其中,尤以煤炭储量最为丰富,已探明储量500亿吨,含煤面积达4500平方公里,约占全县国土面积的60%。神木作为典型的资源型城市,过去粗放式的资源开采和利用模式,给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带来了较大压力。近年来,我县按照国土资源工作新定位,以“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创建活动”为抓手,立足县情实际,积极探索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新机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推动了县域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我县的主要做法是:
          一、科学规划,集中布局,夯实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基础
          坚持“集约化、集群化、绿色化”思路,规划建设了“六大工业园区,八大兰炭产业集中区”,按照项目向园区集中、产业向园区集聚、生产要素集约利用的原则,积极引进大型企业集团,大力发展“煤炭、兰炭、电力、化工、载能、建材”六大支柱产业。通过科学的规划布局,一方面,实现了企业的规模集群发展,促进了土地资源的规模集约利用;另一方面,矿产资源就地转化利用,既降低了企业生产成本,也减少了资源损耗。2015年,全县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159.7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559.1亿元,煤炭就地转化率超过了30%,实现了工业增产增值与资源节约集约“双赢”。
          二、技改升级,循环发展,提高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
          坚持“珍惜资源,深度转化”的理念,按照“上大关小、淘汰落后、产业升级、扩能增效、循环发展”的思路,先后关闭小兰炭厂118户,淘汰落后产能1009万吨,关闭砖厂60多户,关停小火电机组5个83兆瓦,收回国有建设用地130多公顷,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加快建立完善循环产业体系,重点打造“煤—电—载能—聚氯乙烯、煤—兰炭—载能(金属镁)—化工(建材)、煤—煤焦油—燃料油、煤—甲醇—醇醚产品”等循环经济产业链,促进资源集约利用、产业积聚发展、环境综合保护,基本实现了企业之间、工艺流程之间能源资源“闭路循环,吃干榨尽”,促进了园区内循环、产业链循环、企业自循环,形成了“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能源循环利用格局,资源利用效率提高近10个百分点。
          三、创新思路,项目引领,提升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效益
          按照“科学规划、试点先行,统筹协调、利益共享”的原则,加强煤矿采空区综合治理工作,安排治理项目25个,治理采空区16300亩,回收残煤2300万吨,上缴税费10亿多元;在采空治理区上马光伏项目9个,装机总容量达到670兆瓦;整理耕地近2万亩,科学规划建设了一批移民新村和移民安置点,实施移民搬迁3336户13337人,实现了“社会、生态、经济三个利益兼顾,群众、政府、企业三方利益兼得”。积极引进神华、华能、鲁能、陕煤等国企集团建设大型资源转化项目,落实了“一矿一企一山一沟”的矿区生态环境恢复治理机制,极大地改善了矿区生态环境,发展了“金山银山”,保护了“绿水青山”。加强县域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累计投资20多亿元实施了“三年植绿”大行动,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00平方公里,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40.2%。
          四、创新机制,强化监管,规范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秩序
          按照“大型化、规模化、现代化”的要求,全面推进煤炭资源整合和煤炭企业兼并重组,将全县217个地方煤矿整合为116个,年产能由8242万吨提高到16935万吨,单井生产能力提高了1.9倍,培育发展了一批规模化、专业化的企业集团,形成了以大型企业集团为骨干,中小型企业协调发展的煤炭资源开发新格局。通过资源整合,矿井后退式壁式开采技术加快推广应用,煤炭资源绿色安全开采能力显着提升,越界开采、乱采滥挖等行为得到有效遏制,矿业秩序得到根本性好转。加强了矿山地测机构和企业地测队伍建设,强化资源储量动态管理。建立了资源节约开发倒逼机制,实行矿山企业闭坑验收回采率核算制度,实现矿产资源补偿与储量消耗挂钩。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县乡村三级监察网络,加大动态巡查力度,建立巡查台账,切实保障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率先开展“十二五”时期资源环境开发、利用、保护专项审计,并根据审计结果,建立完善整改台账,形成长效治理机制。加大违法案件查处力度,重点打击破坏资源、非法采矿行为。实施卫片执法和节约集约“双管齐下”的耕地保护措施,健全完善了耕地保护责任机制、耕地保护“约谈问责”机制、土地督察预警机制和动态巡查制度,连续六年“零约谈”、“零问责”。
          我县在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模式、技术、制度、管理创新方面,虽然做了一些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我们深知,与上级要求相比,与其他先进地区相比,还存在不小的差距。下一步,我县将以巩固创建成果为抓手,着力完善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制度体系、运行机制,推动资源节约集约工作再上新台阶。(2016-06-27 10:02)

        • [国土资源部副部长、党组成员王世元]感谢张作林副书记。下面,请陕西省神木县县长封杰同志发言。(2016-06-27 10:02)

        • [湖南省长沙县市委副书记张作林]长沙县从2012年开始推进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创建活动。五年来的实践探索让我们深切地体会到,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资源是推动县域经济转型升级的金钥匙。“十二五”期间,我县的土地利用集约化程度实现了大提升,全县新增建设用地地均固定资产投资由40.61亿元/平方公里,提高到79.83亿元/平方公里,提高将近一倍;全县300多家重点企业总用地面积不到20平方公里,产生了90%以上的工业产值和税收,基本实现了“以1%的土地创造90%以上的财富,让99%的土地等生态资源得到有效保护”的目标。综合经济实力实现了大跨越,地区生产总值由630亿元增加到1150亿元,财政总收入由75亿元增加到202亿元;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排名由第25位跃升到第8位,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排名由第31位跃升到第6位,成为全国十八个改革开放典型地区之一,在湖南省率先基本实现全面小康。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坚持问题导向,在全县上下牢固树立抓节约集约就是抓发展的新理念
          进入新世纪以来,长沙县作为湖南省县域经济的领头羊,始终保持两位数以上的年增长速度,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显着领先于全省。但是,伴随经济高速增长的代价是资源粗放利用,尤其是土地资源消耗迅速,土地供需矛盾加剧、耕地占补平衡压力加大等问题日益显现,成为县域经济长足发展的瓶颈约束。面对这些问题,长沙县委县政府及时调整工作思路,明确提出了抓节约集约就是抓发展的新理念。一方面,成立以县长为组长,各主要职能部门为成员的长沙县节约集约用地工作领导小组,县国土资源局设立了节约集约用地科,专职负责组织全县节约集约用地相关工作,全力推进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创建活动,以创建活动的成果促进县域经济转型升级。另一方面,借助报纸、电视台、手机短信等渠道,大力开展资源节约集约宣传,使节约集约利用国土资源意识深入人心,让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成为全县各地、各行、各业的共同担当、共同约定、共同行动,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二、坚持典型引路,积极探索城乡节约集约用地新模式
          在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创建活动中,我们注重发挥基层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鼓励探索创新,形成了多种各具特色,能推广、能复制的“节地模式”。一是村民集中居住“节地”模式。果园镇双河村通过用活增减挂钩政策,以打造“浔龙河生态艺术小镇”为依托开展村庄整治,引导农民集中居住,节约建设用地300多亩。二是盘活闲置工业项目“活地”模式。高新技术企业蓝思科技通过租赁LG飞利浦曙光公司闲置厂房,成功实现“腾笼换鸟”,盘活闲置土地375亩,每年增加工业产值70亿元,产出强度大大提高。三是土地综合整治“优地”模式。金井镇涧山村通过实施表土剥离与回填、生态沟渠、生态田间道路、生态净化系统、生态景观等工程建设,实现土地整治与低碳生态相结合,有力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四是农民货币安置与高层居住相结合的“生地”模式。黄兴镇鼓励被征地村民实行“货币安置”,通过购买高层居民小区安置村民3520人,比传统安置模式节约用地近400亩。五是城市立体开发“省地”模式。黄兴地铁车辆段在地铁盖板上建设总面积达12.6万㎡的地铁培训中心、公租房等项目,充分利用了地下地上多维空间。这些节地模式得到了国土资源部有关领导和专家的充分肯定,有的做法在全省乃至全国得以重点推介,并多次在《国土资源报》、《湖南日报》、湖南卫视等媒体报道。
          三、坚持制度管控,着力构建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新机制
          推动制度创新,从源头上加强管理,以督导考核促进节约集约用地机制体制不断完善。一是建立项目准入和用地供应制度。制定了《长沙县招商引资项目操作规程》,明确入县项目必须是产业带动力强、科技含量高、发展前景好、投入产出大、低能耗的项目,并严格按照《长沙县招商项目投资相关指标控制表》的要求,根据投资强度和投入产出、税收贡献安排用地规模。二是严格工业地产建设项目用地标准。出台了《长沙县工业地产建设管理实施意见(暂行)》,明确工业地产用地面积小于200亩、总建筑面积小于30万㎡的工业地产项目原则上不单独供地;单独供地项目容积率控制在2.0-7.0之间,建设密度不低于35%,绿地率不高于15%,标准厂房单体面积不少于5000㎡。三是创新生态补偿机制办法。制定了《长沙县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办法》,明确规定项目用地挂牌成交或划拨土地办理结算时提取3万元/亩生态补偿资金,并在2014年提高标准到6万元/亩,专款用于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四是建立节约集约评价考核体系。按照《长沙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考核办法》实行“年度评估,五年考核”,将节约集约用地工作纳入政府绩效考核,通过对建设用地利用强度、增长耗地、用地弹性和管理绩效等因子的综合考核,以考核倒逼,落实节约集约用地。2014年,我县建设用地总规模为329.72平方公里,地均产出强度为3.34亿元/平方公里,比2011年地均产出强度提高了29.96%,实现了让有限的土地资源发挥出最大效益。
          发展是硬道理,节约是大战略,做好新常态下的节约集约用地工作任重而道远。我们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全面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着力推动“三去一降一补”见成效,把节约优先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来抓,努力在县域层面走出一条低消耗、高效率、可持续的科学发展之路。(2016-06-27 09:55)

        • [国土资源部副部长、党组成员王世元]感谢李峰书记。下面,请湖南省长沙县委副书记张作林同志发言。(2016-06-27 09:54)

        • [山东省诸城市委书记李峰]诸城市地处山东半岛东南部,总面积2183平方公里,山区、丘陵、平原各占三分之一。在推进经济转型发展的过程中,我们清醒地认识到诸城不能依靠拼土地、拼资源,节约集约才是硬道理。对此,我们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资源节约集约战略部署,紧紧围绕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新定位,以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创建活动为抓手,加强组织领导,创新思路举措,完善制度体系,强化舆论引导,节约集约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全市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不断提升,有力助推了经济转型发展。我市单位建设用地GDP产出由“十一五”末的每亩12.75万元,增加到“十二五”末的18.84万元,增长48%;投资强度由每亩不足100万元,增加到260万元;前五年土地供应率达到90.48%,有偿使用率100%。
          在创建活动过程中,我们探索形成了以考核倒逼、标准倒逼、监管倒逼、成本倒逼、执法倒逼“五个倒逼”为主要内容的节约集约用地新模式,制定出台了《关于建立倒逼机制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意见》及六个配套办法。下面,我简要汇报一下“五个倒逼”用地模式。
          一、分解节地目标,强化考核倒逼
          市委市政府将节约集约用地纳入镇街科学发展考核体系,把盘活挖潜任务分解到各镇街,压实工作责任,加大考核权重,严格督促检查,实行末位否决,倒逼镇街盘活挖潜低效土地。同时,出台了鼓励节地政策,明确了13条扶持措施,引导企业盘活挖潜。目前,全市有400多家企业实施“零增地”技改,节约建设用地2600多亩。我市上市公司美晨科技,整合改造老旧厂房,新增生产、科研用房3万平方米,2015年,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5亿元,利税2.2亿元。今年3月份,我们对北汽福田等5家“零增地”提效企业实行了奖励,共计奖励资金245万元。
          二、实行分类控地,严格标准倒逼
          我们建立以亩产效益为中心的工业企业综合评价体系,健全资源配置、激励、奖惩相结合的联动机制,对限额以上企业用地实行分类控制,把有限的资源配置给效率更高的企业。A 类为发展提升类,在政府资源配置和信贷融资等方面予以倾斜;B类为整治提升类,在技术改造和自我提升等方面引导扶持;C 类为落后淘汰类,对土地资源严格控制,并通过融资限制、节能管理等措施逐步淘汰低效产能。同时,完善了工业、服务业用地标准体系,出台了《诸城市关于进一步规范项目建设管理的暂行办法》,实行新增指标竞争性管理。年度新上用地项目,经国土部门依照审核标准综合排序后,由相关部门集体会审、核定分配新增指标,经市政府研究后下达。三年来,全市共为82个项目落实用地指标3500多亩,平均投资强度达到220万元/亩,2015年亩均税收15万元。如天耀服装公司占地40亩,建设两栋5层加工车间,投资强度达到360万元/亩,容积率为2.5,2015年亩均产值达到300万元,亩均税收16万元以上。
          三、加强建设督查,跟踪监管倒逼
          对分期建设的工业项目,实行整体规划、总量控制、限期开发,及时跟进督查,当期用地未达到预定标准的,不安排下期新增指标。目前,已为17个项目分期落实用地1795亩。我们还建立了国土资源“一张图”监督管理平台,全面加强批后监管。对监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采取现场督办、警示约谈等形式,督促用地单位严格按合同约定建设,保证用地项目按时竣工达效。全市新上项目供地率达到90%,供地项目开工率97.3%,竣工率98.7%。
          四、创新配比管理,提高成本倒逼
          出台《加强建设用地指标管理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暂行意见》,在全省率先实行了建设用地指标配比管理。对使用年度计划指标的项目,配套20%的增减挂钩指标,每亩用地成本平均提高4万元,倒逼企业节约集约用地。如佳士博公司新上高档速冻食品加工和冷链物流项目,原计划用地80亩,需配比16亩挖潜指标,用地成本的提高,倒逼该企业建设多层厂房,向“空中”要地,用地规模缩减到40亩,项目建成后投资强度达到350万元/亩,容积率1.62。通过实行指标配比管理办法,截至2014年底,总计节约土地1200余亩,累计为100多家企业落实用地指标4406亩,并且指标投放更加精准,项目供地率达90%以上。
          为减轻企业负担,从2015年起,我们对建设用地指标配比管理办法进行了完善,建立了节约集约用地履约保证金制度。项目建设单位在征地环节,按4万元/亩缴纳,实行专户管理,专款专用。项目按时开工建设并投产达效的,履约保证金予以返还,违约的按规定比例进行扣减。扣减的履约保证金,划转为节约集约用地专项奖补资金,奖励盘活挖潜和“零增地”提效企业。到目前,累计收取履约保证金4930万元,已如约返还保证金269万元。
          五、推行网格化管理,严格执法倒逼
          我们先后出台了《关于严格土地执法监管的十条规定》《关于推进土地联合执法监管的暂行办法》等一系列文件,建立健全土地执法监管长效机制。诸城是全国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市,农村社区服务管理机制比较完善。依托这一平台,我们在208个农村社区设立监管站,自然村设监管员,并确定了部分信息员,形成了市、镇、社区、自然村四级监管网络。建立联动机制,落实国土资源执法监管联席会议制度,市镇两级成立由国土、城管、住建、规划等部门组成的联合执法队,加强日常巡查,对违法用地及时发现、制止并拆除,形成了依法管地、合法用地的良好局面。2015年,全市新增建设用地违法比例较2014年下降了28%。
          “五个倒逼”用地模式的建立,是我们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破解瓶颈制约的有益探索,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下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这次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表彰大会精神,高举节约集约大旗,深入探索,勇于创新,推动全市节约集约用地工作再上新水平。(2016-06-27 09:45)

        • [国土资源部副部长、党组成员王世元]感谢罗佳明市长。请山东省诸城市市委书记李峰同志发言。(2016-06-27 09:43)

        • [四川省眉山市人民政府市长罗佳明]眉山市委市政府坚决贯彻节约优先战略,把落实“尽职尽责保护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国土资源、尽心尽力维护群众权益”工作定位融入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创建活动中,着力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探索构建了“654”眉山模式。
          一、构建“六个平台”,促进耕地集约高效利用
          坚持把耕地保护作为创建活动的根基,坚守耕地“红线”和基本农田“高压线”,全面落实耕地保护的市、县(区)、乡(镇)三级政府主体责任和各级部门共同责任,打造“六个平台”,促进耕地集约高效利用,眉山市连续7年被评为全省耕地保护暨国土资源管理先进单位。一是构建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平台。有序推进全域和重点部位永久性基本农田划定工作,初步划定永久基本农田21.69万公顷,“十二五”期间累计投入15亿元开展综合整治,建成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20个,全面实现基本农田永久保护的目标。二是构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耕地保护平台。建成辐射3个区县、22个乡镇、共396平方公里的3个都市近郊型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成立国有独资的土地流转服务公司,以信托方式规模化流转土地20万亩,引导发展多功能农业产业超过10万亩。在示范区内探索实施农村宅基地有偿退出试点,累计腾退1593户,新增耕地2633亩。统筹园区建设用地管理,推行集中安置和货币化安置,鼓励农民进城入镇居住,节约了大量建设用地。三是构建低效耕地整理提升示范区平台。统筹实施土地整理、高标准基本农田以及“双挂钩”、新农村等项目建设,“十二五”期间完成土地整理112.53万亩,新增耕地9.19万亩,建成高标准基本农田120.96万亩。四是构建农业专业合作社耕地保护平台。充分发挥全市2000余个农业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企业、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耕地保护中的骨干和示范作用,建立保护制度,健全保护机制,落实保护责任,实行规模流转,通过发展现代农业保护好耕地。五是构建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耕地保护平台。规划建设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示范区(带)6个,种植各类蔬菜、葡萄和“不知火”柑桔等近200万亩,示范区内耕地亩均年产值从2500元提高到15000元以上,增强了农民保护耕地的主动性、积极性。六是构建耕地保护执法平台。全面开展动态巡查和卫片执法检查工作,健全完善行刑衔接机制,着力构建全域、全程、全面和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执法网络,全市涉土违法行为逐年下降。
          二、创新“五大模式”,促进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
          坚持把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作为创建活动的目的,通过强化规划管控和用途管制,开展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有效性评价,创新土地利用“五大模式”,提升土地利用综合效益。一是创新工业用地模式。实施弹性年期出让试点,出台改革试点方案,明确工业用地不同年限和不同出让金标准,在全省率先实现弹性年期出让工业用地3宗。完善闲置低效工业用地清理处置机制,招商、国土等部门联动,通过合作、租赁、出让等方式,引导企业招商,盘活闲置低效用地。今年6月,我市在四川首次举行了工业企业闲置资产专题招商推介会,取得了良好效果。二是创新以税控地模式。建立税务与国土部门联动机制,对亩均投资200万元、销售收入300万元、税收15万元以上的工业项目,按低限收取土地使用税,低于上述指标的按高限收取土地使用税,引导企业节约集约用地。“十二五”期间,全市地均产出强度由94.27万元/公顷提高到134.74万元/公顷,增长42.9%。三是创新土地空间利用模式。高度重视城市发展建设的空间开发利用,在规划、土地出让和开发监管中,加大地下空间开发和建筑密度、容积率等强制指标约束力度。鼓励企业建设多层厂房、实施厂房改造加层、有效利用地下空间,实际容积率达到1以上的免收增容费;引导城市规划区工业企业“退二进三”、退城入园,工业集中度达到65%。四是创新示范带动模式。东坡区、彭山区荣获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荣誉称号以来,因地制宜,全域开展节约集约用地示范项目、示范城镇、示范工业园区和旅游集中发展区等地方特色的创建活动,以典型示范引领带动其他行业和项目节约集约用地,营造良好社会氛围。五是创新约束激励模式。严把招商引资合同审查、入驻审核、规划设计、用地预审、实施督查、竣工验收和供后监管关,确保严格按照招商引资合同约定实施规划建设;出台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考核办法,建立节约集约用地政府奖励制度,落实对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有效性评价好的城镇、园区等的专项资金补助政策。“十二五”期间,眉山市成功引进世界500强、中国500强或投资10亿元以上企业132户,招商引资省外到位资金连续8年排名全省第2位,成为四川除成都以外落户世界500强企业最多的城市。
          三、维护“四项权益”,努力实现创建为民的根本目标
          坚持把群众权益维护作为创建活动的落脚点,始终将国土为民意识贯穿于创建活动全过程,切实维护好、实现好群众“四项权益”。一是切实维护群众知情权。深入开展涉土法律法规“七进”宣传活动,引导群众依法、理性维权。全面推进法治国土建设,全面落实征地拆迁信息“九365best官网_365bet日博亚洲_365bet安卓” “两公告一登记”制度,确保征地拆迁补偿标准、数量、结果和人员安置全公示。主动365best官网_365bet日博亚洲_365bet安卓政府涉众信息,积极做好依申请365best官网_365bet日博亚洲_365bet安卓工作。二是切实维护群众财产权。全面开展农村居民宅基地使用权、土地承包经营权、林业产权等确权颁证。严格执行征地拆迁补偿标准,及时足额到位征地拆迁补偿费用。2007—2014年间累计投入18.19亿元,全面采用“统规统建”方式,在中心城区优先选择最好的地段建成高品质安置小区25个,安置拆迁群众2.2万人;从2015年起在全市城市规划区和“双挂钩”项目区推行货币化安置政策,缩短了安置周期,促进了拆迁群众尽快融入城市。三是切实维护群众发展权。积极探索按揭(分期)付款货币安置形式,引导群众合理安排发展所需。切实抓好征迁居民社会保障,强化就业指导和再就业培训,拓宽就业渠道,提升就业质量。四是切实维护群众申诉权。完善涉土诉非衔接、行政调解等矛盾纠纷化解机制,推行“网格化”管理制度,畅通诉求渠道;突出做好征地拆迁等重点领域的积案要案和疑难问题化解,主动做好行政应诉、行政复议和其他涉土信访工作,取得明显实效。
          四、创新管理制度,为创建提供坚实保障
          坚持把推动管理、制度和机制创新作为创建活动的坚强保证。一是创新管理。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的创建活动领导小组,明确目标、落实责任、细化措施;将创建工作纳入了党委政府综合目标管理、列入了政府重点工作,将创建资金纳入了年度财政预算。二是创新制度。出台《国土资源管理共同责任机制》《关于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的通知》《严格落实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规定》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健全完善各类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标准规范,初步构建了模范创建的制度体系。三是创新机制。建立“政府主导、部门配合、全民参与、全域推进”的创建机制,落实市、县(区)、乡(镇)三级政府的创建责任,及时督查督办,严格兑现奖惩,统筹推动创建深化,保障了创建工作的有序开展。
          眉山市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离上级要求还有差距。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本次会议精神,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经验,以成功创建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市为契机,持续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努力推动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2016-06-27 09:36)

        • [国土资源部副部长、党组成员王世元]感谢李侃桢厅长。请四川省眉山市市长罗佳明同志发言。(2016-06-27 09:35)

        • [江苏省国土资源厅厅长李侃桢]在国土资源部统一部署和指导下,我省把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创建工作,作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战略的重要抓手,与全面实施节约集约用地“双提升”行动相结合,坚持以创新理念提升国土资源管理水平,不断探索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新制度、新模式、新技术、新方法。经过几年的努力,全省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明显提升。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突出顶层设计制度创新,形成江苏特色节约集约战略体系
          江苏是一个经济大省、农业大省,江苏也是一个国土资源小省。节约集约之路,我们是顺势而为,必须作为。为保证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创建工作的扎实推进,我们在制度层面不断创新。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创建活动开展以来,我们强化了各层级的组织领导体系,省、市、县(市、区)各级政府均成立了创建活动领导机构。2014年起,省政府建立了节约集约联席会议工作机制,年初分解下达年度重点工作任务,定期研究重大政策措施,通报节约集约工作情况,全省上下联动、部门互动、组织有力、统筹协调的创建工作体系已经形成,保证了创建活动的顺利开展。通过广泛深入开展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创建活动,我省提出了《推进节约集约用地工作方案》,并上报国土资源部获得批复。方案获批后,省委常委会专题研究国土资源节约集约问题,省委省政府下发了《关于全面推进节约集约用地的意见》,正式启动以提升节地水平和土地产出效益为核心内容的节约集约用地“双提升”行动,并对各级政府提出了“严管土地利用、真抓节约集约”的明确要求。以省委、省政府《关于全面推进节约集约用地的意见》为统领,层级清晰的“1+X”制度框架体系已经构建成型。有关耕地保护、土地规划、不动产登记、土地利用、市场配置、节约集约综合考核等近20个系列政策文件已经由省委省政府等印发实施。各市、县(市、区)政府先后配套出台了200余项相关政策文件。通过摸索和实践,我们总结形成了包括基础目标、策略路径、保障支撑、技术规范、综合评价五大板块具有江苏地方特色的节约集约战略体系,江苏的节约集约探索之路,已经由点到线、由线到面得到全面实践,一套上下贯通、层级清晰的制度体系初步形成。
          二、突出综合施策模式创新,谋定节约集约“双提升”实现路径
          我省以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创建活动为抓手,谋划实现路径、探索新型模式,确保节约集约战略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一是综合施策、形成合力。在“双提升”行动计划的统领下,省厅研究制定了“空间优化、五量调节、综合整治”三大战略实施方案,围绕耕地保护数量和质量、永久基本农田、城市开发边界和开发强度、生态保护这四条红线,进一步明确了我省在耕地保护、建设用地规模管控、土地综合整治、存量土地盘活利用、提高用地效益等方面的目标任务,并分解落实,督察督办。二是试点先行、探索创新。省厅研究制定了《江苏省节约集约用地“双提升”行动计划改革试点布局方案》,在全省部署开展包括“多规合一”、同一乡镇范围内村庄建设用地布局调整、推进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和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等23项改革试点工作。全省各地结合地方实际,制定细化了特色鲜明的试点工作方案,苏州市的“三优三保”行动,南通市的陆海统筹改革五大专项行动,淮安市的功能片区土地利用规划探索等,都具有积极的典型引导意义。徐州市深化中德两国在国土空间规划和城镇化建设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加快推进了矿地一体化工作进程。不少试点创造了可复制可推广的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新模式,有效提升了全省资源节约集约创新水平。
          三、突出地方探索典型引路,凝聚节约集约利用社会共识
          在深入推进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创建活动过程中,我们注重发挥地方独创性,因地制宜,探索形成了一批“拿得出,叫得响”的典型模式。如无锡市以“一张图”工程为基础,以全流程优化审批、全区域便民服务、全业务网上办理、全节点效能监察为目标体系的国土资源“四全”服务模式;昆山市以国土资源供给侧改革,助推倒逼经济发展提质增效的建设用地规模和新增项目用地“双零增长”模式;扬州市广陵区“精致广陵、精细利用”;常州市新北区“五高五新”之路;南通启东市“倚江拓海、集聚发展”;常熟市“节约集约用地增减法”;盐都区国土资源业务数据与视频采集网络深度融合的“慧眼守土”国土资源综合动态智能监管系统;常州市依托科技平台实现综合执法快速反应等。这些典型模式起到了积极的示范带头作用,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有效推动了我省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创建工作的深入开展。为营造浓厚的创建氛围,凝聚全社会节约集约利用资源的共识,扩大节约集约用地的社会效应,各级政府充分利用各类载体,尤其注重运用网络、微信等新媒体新技术、全方位、多层次、多渠道进行宣传发动,结合“4.22世界地球日”、“6.25全国土地日”等开展专题活动。2015年9月,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审议省政府节约集约用地工作报告并开展专题询问,这在全国范围也尚属首次。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罗志军充分肯定了全省推进节约集约用地“双提升”行动取得的成效,要求全省高度重视节约集约用地工作,积极构建具有鲜明江苏特色的节约集约用地制度体系和共同责任机制,为全国土地管理改革探索路子、积累经验。新华社、人民日报、人民网、中国国土资源报、新华日报等十多家主流媒体对专题询问进行了报道,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广泛关注和强烈反响。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已在全省各级领导干部和全社会中成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自觉行动,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理念和意识已形成了广泛的社会共识。
          四、突出综合考评管理创新,强化节约集约考核指挥棒风向标作用
          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创建活动的有效开展,离不开管理方式的不断创新。在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创建考核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我们结合江苏实际积极探索,建立了具有江苏特色的节约集约利用综合评价考核体系。2014年,省政府办公厅转发了《江苏省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综合评价考核暂行办法》,我厅配套编制了考核实施细则和指标体系,明确把考核结果作为政府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内容;作为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分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流量指标安排、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规模下达、矿山环境整治项目和资金安排的权重因素;作为遴选推荐地方政府参评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创建活动的重要条件。截至目前,已连续两年对全省市、县(区)政府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情况进行综合评价考核,对考核成绩优秀、进步较大和成绩保持前列的单位分别给予计划指标、增减挂钩指标、提高新增费资金分配额度等形式的奖励。通过奖惩并举,引导激励,节约集约利用综合评价考核已经成为引领提升国土资源管理各项工作水平的风向标和指挥棒。2016年,省委组织部在对市县领导班子进行换届考核工作中,听取了我厅对地方政府国土资源管理、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创建省级考核以及参加全国创建工作情况的介绍,地方政府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实绩作为重要考量因素在干部提拔任用、换届考核、离任审计等工作中得到实实在在的运用。
          通过近几年的共同努力,全省节约集约用地取得了显着成效。“十二五”期间,全省单位GDP建设用地占用规模由每亿元712亩下降到2015年的520亩,比“十一五”期末下降了33%;建设用地地均GDP产出水平由每亩14万元增长到2015年的19.2万元,比“十一五”期末增长了50%;建设用地地均固定资产投资由每公顷120.52万元增长到202.24万元;建设用地地均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由每公顷23.58万元增长到35.37万元,节地水平和土地产出效益稳步提升。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本次会议的精神和各项要求,特别是姜部长的重要讲话精神,充分学习、借鉴兄弟省市的先进经验,继续坚定不移地推进以节约集约为主战略的国土资源各项工作,在“迈上新台阶、建设新江苏”的进程中作出我们更大的贡献。谢谢大家!(2016-06-27 09:23)

        • [国土资源部副部长、党组成员王世元]感谢岑福康副局长。请江苏省国土资源厅党组书记、厅长李侃桢同志发言。(2016-06-27 09:23)

        • [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副局长岑福康]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创建活动,是贯彻党中央“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以及落实土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推动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重要平台和工作抓手,在国土资源部和大明部长的直接关心领导下,面对资源环境紧约束、城市品质提升、区域协同发展等新常态、新要求,上海将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制度体系与上海城市发展框架构建相结合,不断提升政策内涵,完善政策体系,以规划土地管理方式率先转变,促进城市发展方式和治理方式转型。
          一、积极开展模范县(市)创建活动
          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创建活动自2010年开展以来,上海市、区两级政府高度重视,在部创建办的指导下,加强组织协调,制定实施计划,精心部署推进,不断总结提炼,形成了上海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制度框架,促进了上海经济社会转型发展。
          (一)形成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共识。通过开展创建活动,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理念不断深入,转变为市、区政府及政府相关部门推动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具体行动,层层推进抓落实。
          (二)促进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制度创新。在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共识的氛围下,通过不断探索总结提炼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做法和经验,形成了具有特大型城市特点的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制度体系,明确了土地利用“总量锁定、增量递减、存量优化、流量增效、质量提高”的基本策略,构建了资源、效能、机制“三位一体”的土地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
          (三)扎实落实系列政策实践。根据创建目标,将节约集约利用重点工作纳入市政府重点工作考核目标,市、区联动,共同推进。同时,充分发挥区县政府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及时总结区县的实践和创新,在试点基础上形成、完善政策并推广。
          二、牢固树立节约集约利用的基本理念
          2014年初,上海市政府颁布了《关于进一步提高本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的若干意见》,根据“五量调控”的总体要求,探索构建了上海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制度的顶层设计和实施路径。2014年5月,上海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工作正式启动,明确上海在资源环境紧约束条件下,要以土地利用方式转变倒逼城市发展方式转型,“五量调控”的土地新政成为构建上海未来全球城市发展格局的重要政策基础和保障。
          (一)总量锁定:从用地总量控制到城市发展规模、结构的格局锁定。上海至2020年规划建设用地总规模为3226平方公里。根据上海市委、市政府“负增长”的要求,在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中,规划建设用地规模调减至3200平方公里。“总量锁定”体现了上海新一轮发展的底线思维,不仅从用地数量上,更是从城市综合承载力、城市安全和城市功能定位出发,锁定上海未来城市空间发展和土地利用的基本格局。
          (二)增量递减:从年度新增用地数量递减到“增减挂钩”的“智慧减量、精明增长”。一是加大新增建设用地计划与低效建设用地减量化的关联力度,“以减定增”——以区县实施减量化的力度和成效,来配给其新增计划规模,“以增促减”——实施经营性用地和工业项目新增用地需求与低效建设用地减量化相挂钩;二是贯彻“统分结合、有保有压”原则,实行差别化措施,确保基础设施、保障性住房、民生项目等用地需求。
          (三)存量优化:从工业用地转型到城市有机更新。把城市视作生命体,从存量工业用地盘活,延伸到城市有机更新,通过对存量用地的“针灸式疗法”,梳理城市脉络和神经,促进城市新陈代谢,推动城乡进入具有活力的逆生长更新模式,重构城市空间、引导产业转型、激发城市活力和创新能力。
          (四)流量增效:从加快土地流转到全生命周期管理。一是率先实行工业用地弹性年期出让制度,一般工业用地出让年限从50年调整至20年,提高土地流转速度;二是全面实施土地全生命周期管理,引导企业由开发销售模式向城市运营商、服务商角色转型,成为城市发展共同责任架构的承担者,有利于加强源头治理,稳定房地产市场,提高土地使用效率和效益。
          (五)质量提高:从注重土地利用效率到注重塑造具有弹性、韧性的可持续发展城市空间。一方面体现为土地的经济产出效率和空间开发强度,另一方面也体现为适应经济变量发展的弹性和韧性,通过制定土地混合、功能融合、空间共享的规划用地标准,打造工作、生活、休闲一体的“15分钟社区生活圈”。
          三、节约集约利用政策体系基本形成
          在部创建办和相关司局指导下,上海按照“五量调控”的理念,逐步建立了“五量调控”的实施政策体系,取得了阶段成效。
          (一)总量锁定——“三线”划示锁定城乡空间格局。一是从宏观层面,依托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率先启动永久基本农田、生态控制线、城市开发边界“新三线”划示工作,落实“规划瘦身”和现状建设用地减量要求;二是从微观层面,依托郊野单元规划,聚焦集中建设区外土地整治,改善生态环境、锚固城乡生态结构、优化城乡空间布局。
          (二)增量递减——构建增减挂钩组合政策。按照“引逼结合”的思路,一是建立新增建设用地计划与建设用地减量化的关联机制,新增建设用地所需的用地指标需通过减量化安排,实现了新增建设用地计划逐年递减,从2011年的5143公顷减少到2015年的1935公顷,年均减少20%。二是建立市级减量化专项扶持资金制度,建立建设用地指标周转制度、挂钩结余指标有偿交易流转机制、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长效增收机制,将减量化工作纳入区县政府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体系。2014和2015年两年间,已累计完成减量化立项27平方公里,完成验收11平方公里;“十三五”期间,还将完成低效建设用地减量化50平方公里。通过实施低效建设用地减量化,2015年上海实现了耕地占补平衡,并向国土资源部归还了1000亩的延迟平衡指标。
          (三)存量优化——形成城市有机更新支撑政策架构。为充分挖掘存量建设用地资源,制订了实施城市更新、盘活存量工业用地、推进低效用地再开发、推进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规划土地政策,强调建立企业、社会、政府利益共享机制,增加公共服务设施和公共空间,积极营造低成本生活、创新、创业环境。2014年以来,上海虹桥机场东片、普陀桃浦等17个城市更新转型试点区域已在编制更新规划,徐汇、静安等区结合商务办公区、历史风貌保护区等不同类型,采取差异化的更新策略,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同时,有序推进个体转型,重点推进嘉定英峻机械、金山奥康鞋业等44个、243公顷的零星转型项目。
          (四)流量增效——实施土地全生命周期管理。一是实施了工业用地全生命周期管理制度,实行了弹性年期出让制度;2014-2015年,约50%的工业用地项目按照20年弹性年期出让;并在出让合同中明确了产业类型、投资强度、利用绩效、节能环保以及定期评估、土地使用权退出机制,实行全要素、全过程管理;二是实施经营性用地全生命周期管理,将项目建设管理、业态功能、运营管理、节能环境等4方面、11个关键要素纳入合同管理;通过强化商办物业持有,提升建筑和运营品质;通过开发企业持有部分商品住房物业,用于社会租赁的人才公寓,促进区域职住平衡。2015年以来,供应的商品住房用地中,约17万平方米的商品住房由开发企业持有;2015年出让的商务办公用地中约51%商办物业由开发企业持有运营,2016年1-5月提高到63%。
          (五)质量提高——推行综合用地复合开发。一是制定了上海节约集约建设用地标准,建立了用地规模和开发强度双控机制,明确了相关设施综合设置、混合用地要求,对41项设施用地标准进行了修订,用地指标平均“瘦身”20%。二是制定了综合用地、轨道交通场站综合开发等相关政策,上海自贸区已有多幅综合用地出让或实现转型,相关经验已在全市各类园区推广应用;吴中路、浦东金桥等地铁上盖实施了综合开发利用。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这次会精神,深入推进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创建活动,围绕上海建设“四个中心”以及科技创新中心的目标,不断深化“五量调控”策略,创新节约集约实践,促进上海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努力建设追求卓越的全球城市。(2016-06-27 09:08)

        • [国土资源部副部长、党组成员王世元]下面,请优秀组织单位代表和模范代表发言。请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局副局长岑福康同志发言。(2016-06-27 09:06)

        • [会议现场]主席台就坐的领导同志正在为获评模范县(市)和优秀组织奖单位代表颁发奖牌。(2016-06-27 09:05)

        • [国土资源部副部长、党组成员王世元]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向获得表彰和表扬的单位表示祝贺!下面,请主席台就坐的领导同志为获得模范县(市)和优秀组织奖单位代表颁发奖牌。(2016-06-27 09:04)

        • [国土资源部副部长、党组成员汪民]国土资源部关于表扬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市(地级)和第三届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创建活动优秀组织单位的通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土资源局,中国地质调查局及部其他直属单位,各派驻地方的国家土地督察局,部机关各司局:
          自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创建活动(以下简称创建活动)开展以来,国土资源部始终将其作为贯彻落实节约优先战略的重要举措,落实“尽职尽责保护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国土资源、尽心尽力维护群众权益”工作定位的有力抓手,精心组织,高位推进。各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在党委政府领导下,认真履行协调组织本省开展创建活动工作职责,加强组织领导,积极主动工作,因地制宜,多措并举,以创建活动为平台和抓手,与有关部门协同配合,持续推进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取得了明显成效。
          为充分肯定有关地区和单位在推进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方面取得的突出成绩,决定对获得“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市”的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吉林省通化市、江苏省扬州市、江苏省常州市、浙江省舟山市、浙江省湖州市、安徽省安庆市、安徽省芜湖市、山东省日照市、湖北省宜昌市、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广东省珠海市、四川省遂宁市、四川省眉山市14个地级市人民政府予以通报表扬,并对开展创建工作成效突出的辽宁省国土资源厅、江苏省国土资源厅、安徽省国土资源厅、山东省国土资源厅、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和甘肃省国土资源厅6个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授予“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创建活动优秀组织奖”。
          希望受到通报表扬的地区和单位珍惜荣誉,再接再厉。全国各地级市人民政府、各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各项决策部署,把节约资源作为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任务,进一步转变观念、加强领导、改革创新、狠抓落实,充分发挥创建活动的平台、抓手和示范引领作用,着力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为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决胜全面小康作出新的贡献。
          国土资源部
          2016年6月20日(2016-06-27 09:02)

        • [国土资源部副部长、党组成员王世元]下面,请汪民同志宣读《表扬通报》。(2016-06-27 09:01)

        • [国土资源部副部长曹卫星]国土资源部关于表彰第三届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的公告
          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创建活动(以下简称创建活动)是经国务院主管部门批准、由国土资源部组织开展的一项评比达标表彰活动。一年来,国土资源部在全国开展了第三届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评选,经人民网、《人民日报》、《中国国土资源报》、《中国矿业报》、国土资源部门户网站公示,国土资源部决定,授予北京市朝阳区等225个县(市)“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荣誉称号,并对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等14个获评模范地级市进行通报表扬。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作出了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资源的战略部署。国家“十三五”规划提出“树立节约集约循环利用的资源观,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大幅提高资源利用综合效益”等具体要求。党和国家领导同志也多次就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作出重要讲话、批示和指示。国土资源工作要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准确把握党和国家新要求,坚持把节约资源作为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任务,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不动摇,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资源,持续提升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整体水平,推动绿色发展落到实处。
          国土资源部希望受表彰和表扬的地区珍惜荣誉,再接再厉,做出新的更大成绩。号召全国各县(市)人民政府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各项决策部署。以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为榜样,增强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资源的自觉性和紧迫感,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公众参与、上下联动、合力推进的工作格局;进一步改革创新,在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式、技术、制度和管理等方面创造更多的新鲜经验;进一步发挥创建活动的平台、抓手和示范引领作用,推动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蔚然成风;进一步发扬“钉钉子”精神,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不懈奋斗,久久为功,为决胜全面小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贡献。
          国土资源部
          2016年6月20日 
          (2016-06-27 08:59)

        • [国土资源部副部长、党组成员王世元]同志们,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批示是对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肯定和鞭策,更是激励我们不懈推进创建活动的行动指南。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切实抓好落实。
          下面,请曹卫星同志宣读《表彰公告》。(2016-06-27 08:54)

        • [国土资源部副部长、党组成员王世元]同志们,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决策部署,全面实施节约优先战略,经国务院主管部门批准,国土资源部自2010年以来,在全国组织开展了三届“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创建活动”评选。创建活动开展以来,得到了国务院有关部门,特别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和国土资源主管部门高度重视,始终将创建活动作为推进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重要平台和有力抓手,精心组织,扎实推进,取得了积极成效。
          从去年6月至今年5月,国土资源部开展了第三届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评选。全国各地县(市)踊跃参与,充分发扬首创精神,大胆创新、勇于实践,积极探索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新途径和新模式,涌现出一批模范县(市)。为表彰模范、宣扬典型,经国土资源部评选,决定授予225个县(市、区)“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荣誉称号,通报表扬14个模范地级市和6个创建活动优秀组织单位。
          会前,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同志对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工作作出了重要批示,充分肯定了创建活动的积极成效,并提出了新的希望和要求。
          出席今天会议的领导同志有:国土资源部党组书记、部长、国家土地总督察姜大明同志;国土资源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党组书记、局长库热西同志;国土资源部副部长曹卫星同志;国土资源部党组成员、副部长汪民同志;国土资源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国家土地副总督察张德霖同志;国土资源部党组成员、中国地质调查局党组书记、局长钟自然同志;国土资源部党组成员、国家土地副总督察、国土资源部总规划师严之尧同志;国土资源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王广华同志;国土资源部总工程师彭齐鸣同志。
          参加今天会议的有:第三届获得表彰的模范县(市)和获得表扬的模范地级市党委或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各省(区、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土资源局及创建活动办公室主要负责同志;国土资源部机关各司局、各派驻地方的国家土地督察局、部有关直属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以及部创建活动办公室有关同志。会议还邀请了创建活动部分专家代表、有关新闻媒体记者朋友们。
          会议有六项议程:一是传达中央领导同志对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工作的重要批示;二是宣读《表彰公告》;三是宣读《表扬通报》;四是进行颁奖;五是请优秀组织单位代表和模范代表发言;六是请姜大明部长讲话。
          首先,请库热西同志传达中央领导同志对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工作的重要批示。(2016-06-27 08:53)

        • [会议现场]全体起立奏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2016-06-27 08:52)

        • [国土资源部副部长、党组成员王世元]同志们:
          第三届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表彰会现在开始。请全体起立,奏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2016-06-27 08:46)

        快速入口
        党政机关标识
        网站地图 - 关于本站 - 使用帮助 - 联系我们 - 网站调查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承办:自然资源部信息中心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 政府网站标识码:bm16000001京ICP备1804490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799号


        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或兼容浏览器,分辨率128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