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黑龙江省测绘地理信息局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组织科技攻关,构建服务体系,发挥测绘专业技术特长,为农作物植保带去了“福音”,帮助贫困户依靠科技脱贫,促进农业增产增收,精准扶贫扶智又扶志,为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插上了科技的翅膀。
在脱贫攻坚一线,原驻村第一书记齐忠华发现农作物植保面临一大困境:“在‘没腰高’的庄稼地里挪动,冒着农药中毒的风险,感受汗如雨下的辛劳,吃苦受累不说,因为人工喷洒不均匀,作物抗病害效果大打折扣,根本卖不上价,基本上属于给钱就卖。”
省测绘地理信息局成立了技术攻关小组,并与相关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开展产学研用合作,通过融入省卫星定位连续运行综合服务系统高精度定位和移动互联技术,对无人机植保技术进行综合研究,有效解决了田间障碍物圈定、踏查打点工作量大、无人机作业导航精度低等问题。通过层层技术攻关,建立了农业植保作业信息服务原型系统运营方案,并于2018年9月在海伦市东林乡挂牌成立定点扶贫无人机飞防植保站。
研发人员周源说:“相比于人工,高精度无人机作业可以使农药喷洒更均匀,避免了人工施药人员有可能接触农药的危险,还可以节约农药使用量,降低农资和人工成本,实现每亩地植保成本减少0.5元。”
驻村工作队队长许言海有本清晰的账:“传统人工植保,耗时耗力,特别是有的人家没有劳动力,干脆就不做了,影响作物质量和产量,而无人机植保省时又省力;普通无人机需要人工实地测量地块边界,有些地方无法到达,做不到应保尽保,而高精度无人机操控方便快捷,作业高效,一垧地也就投入百十块钱,百姓更容易接受。”
植保站与驻村工作队积极合作,联合东北农业大学组成科技专家团下沉服务,为农民持续增收保驾护航。三年来,累计为东林乡近2万亩土地进行飞防植保,有效提高了农作物的质量和产量,并为农户累计节省费用近20万元。
省测绘地理信息局一直持续动态调整专业化书记,努力打造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领头雁队伍,助力培育一批“大拿”“土专家”“田秀才”级的新型职业农民,持续改善乡村面貌。
通过植保站的“传、帮、带”,很多村民也成了“技术大拿”。他们从关心“一架无人机多少钱?”“电池能用多久?”,到研究“飞控路线如何设置?”“如何在APP上传送任务?”……不仅得到“智”的提升,也得到了“志”的升华。贫困户张明辉就是一名正在参加培训的“飞手”,他投身于自己的新事业,立足本村,辐射相邻乡村,不但为乡亲们增产增收做贡献,还能给自己经济带来收入。
老村长徐振良说:“感谢省测绘地理信息局给我们带来了新技术,让老百姓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帮助我们脱贫致富。”朴实的话语道出了兴海村乡亲们的心声。
稻谷灿灿映初心,初心是一批批“永远不走的驻村工作队”无怨无悔的坚守和担当,初心更是黑龙江测绘人对兴海村乡亲们脱贫路上不落一人的庄严承诺。相信高精度植保无人机会载着这份初心在广袤黑土地乡村振兴的道路上飞得更高更远。
扫描二维码分享本页面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7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