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责于行:服务主业铸利器
今年以来,一个叫“天巡地查”的应用场景,逐渐在浙江全省铺开,这是自然资源行政执法的新利器。场景运用“空间码(执法)”,贯穿违法监测、违法发现、违法查处、督察监督、评价考核等自然资源行政执法全业务流程,实现了执法智能预警、统计分析、快速处置的闭环管理,推动自然资源行政执法向数字化、法治化、精准化转变。
浙江省测科院支撑自然资源行政执法技术手段创新,在院内设立了执法技术中心,并在浙东、浙北、浙西、浙南设立了4个执法技术分中心;综合运用卫星影像、无人机航拍、高点视频监控、人工巡查、互联网举报等10多种方式,结合影像自动解译、AI智能识别、无人机定点巡飞等技术,构建“10+”空天地网一体化监管体系,协助省自然资源厅职能部门开展常态化执法工作,实现全省自然资源的智能化执法监管。
省域空间治理数字化平台是浙江省建设国土空间治理数字化改革先行省的重大举措。浙江省测科院作为重要技术支撑单位,按照省厅部署,集中优势力量,全力开展平台建设。该院自然资源监测中心副主任叶远智介绍说,平台按照“精准分析、整体优化、高效利用、依法保护、科学治理”的总体要求,统筹设计“一库一图一箱 X场景”整体架构,持续夯实“空间全域覆盖、数据全量归集”的空间大脑基础,建立“以规划为引领、保护为优先序、利用为重点、安全为保障”的空间治理应用体系,走出了一条“空间数字化、数字可视化、协同网络化、治理智能化”的空间整体智治新路径。平台自2021年12月上线以来,已为全省180多个应用场景提供了全面、权威、精准的“底图、底数、底线”和智能工具,用户数突破3.35万,累计调用访问量超5.46亿次。
浙江省测科院还利用空天地动态感知、智能分析、智慧解译等先进技术,开展耕地种植属性监测、生物多样性调查、自然资源资产清查、全民资产价值估算等试点工作,开展碳达峰碳中和融入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指标体系构建与监测评估工作,开展生态系统固碳核算研究;助力全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监测监管,累计开展近万次主动监测,形成数据翔实、内容丰富的动态监测成果,构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应用场景,建立集“分析研判、监管预警、绩效评估”于一体的业务线,提升了管理工作的决策分析、监测监管和成效评价能力。
精密智控:守护“岁月静好”
近日,记者跟随浙江省测科院地下空间所的测绘队员们,为城市的道路风险“复诊”。手机 App提示,杭州市余杭区爱橙街某处存在数据异常,有塌陷风险。技术人员立即赶到现场,采用车载三维探地雷达快速检测与二维雷达现场复核相结合的探测技术,当场形成“诊断报告”和决策依据,并通过平台及时上报有关部门。
为了让地下空间“看得见、摸得着、管得牢”,近年来,浙江省测科院探索建立城市地下市政设施综合管理信息平台,通过数字化的监测分析手段实现对城市地下管网的动态监管和全面掌控,让地下空间变得更健康、更安全、更可靠。
由浙江省测科院信息工程所支撑研发的余杭区城市安全运行“CT”智能服务应用场景,入选了浙江省数字化改革第一批“最佳应用”。该所副所长刘玉珠介绍说,“城市 CT”构建了“体检+复诊”的全域风险监测模式,综合了定期 InSAR扫描、日常巡检、群众举报等数据,自动生成该区域风险态势“体检报告”。针对报告中的“不良指标”,对重点领域、重点部位,通过探地雷达、物联感知、专业检测等手段,实施靶向“复诊”。
在余杭区数字治理中心的大屏幕上,记者看到,刚才的“复诊”结果已经在平台上显示。工作人员介绍,平台通过区域风险评估模型分析计算形成镇街风险等级“四色图”,并自动生成风险报告,为风险就地化解提供有力支撑,实现了“实时监测—即时预警—按时处置—监督评价”的风险管控闭环。
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不仅支撑城市安全运行,还支撑自然灾害防范和应急抢险。由浙江省测科院研发的浙江省自然灾害风险防控和应急救援平台,是全国首个综合性风险防控和应急救援平台,其功能覆盖应急准备、风险识别、风险研判、风险管控、应急救援、灾后恢复、复盘评估等灾害防治全过程。平台自2020年上线运行以来,有效支撑了2020年~2022年梅雨季节的防汛工作。在“黑格比”“烟花”等台风影响浙江期间,通过平台构建的自然灾害综合风险静态和动态模型,为应急指挥、科学决策、灾害预防、抢险救援、公众自救互救等提供了智能化支撑。
荣获全国“工人先锋号”称号的浙江省测科院应急测绘所也是一支尖兵,面对“急、难、险、重”的应急保障任务,坚决做到第一时间整装出发、第一时间到达现场、第一时间提供成果。目前,该团队形成了以全类型数十款无人机空中力量为主,多源数据融合的高度信息化、数字化的应急测绘保障体系和能力。团队还应用浙江省突发应急地理信息数据库和三维展示平台等信息化工具,提升了应急数据快速展示和集成分析能力,为科学救援提供了更有效的地理信息大数据支撑。
近年来,该团队积极协助浙江省自然资源厅指导各市县加强测绘应急力量建设、组织全省测绘应急演练,不断完善测绘应急保障体系和机制,织密了全省测绘应急保障网络,为全省应急救援工作提供了坚强有力的测绘保障。
数智惠民:让幸福来到身边
在丽水市,有关部门和农民手中的“农品宝”,是助力农民增收和乡村振兴的一个“法宝”。为促进农业产业更快更好地发展,浙江省测科院开发了这一应用场景,对丽水地区九大农业主导产业进行数字化管理。
浙江省测科院新智绘研究所副所长杨士乐介绍说,茶产业是丽水农业的主导产业,丽水香茶是远近驰名的茶品牌,可谓“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
“农品宝”是丽水市“数字乡村·智慧三农”云平台信息化项目建设(二期)的组成部分。“农品宝”首先以丽水香茶为主题,建设丽水香茶“产业大脑”,依托香茶智产、智服、智销、智选、智管5个子场景,为农民和市场主体提供产销服务,为政府提供监管渠道,探索茶产业全产业链数字化发展模式,助推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数字乡村·智慧三农”项目旨在通过数字赋能,推进现代数字技术与乡村生产、生活、生态全面融合,促进全市三农工作整体智治,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在永康市,市民家的“数字门牌”成为便民服务的窗口。“一码多用”的“数字门牌”,涵盖宗地、户主、周边、交通、人文、政务等各类信息,实现与不动产、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互联互通,让政府惠民资讯精准推送到户,并集成休闲旅游、生活缴费、医疗问诊、业务办理等应用,方便群众线上办理业务。
浙江省测科院新智绘研究所副所长董万虎介绍说,该院积极支撑永康智慧民政改革试点,除了“数字门牌”外,还开发了“智慧养老”“智慧救助”等应用。“智慧养老”打造了全流程环境改造、全需求贴心服务、全天候智能守护、全数字服务监管四大农村居家康养应用场景;“智慧救助”搭建了“政府+社会力量、物质+服务”的困难群众需求帮扶应用场景,解决了救助申请不够便捷、力量不够多元、服务不够精准、发现不够主动、监管不够到位、制度不够完善等问题。
为支撑浙江省政府督查室的民生实事日常管理等工作,浙江省测科院建设了浙江省民生地图系统,系统涵盖民生事项设计与下达、信息采集、统计展示、评价留言、现场督查五大环节,形成了民生实事全过程量化闭环高效管理。系统依托省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构建了全省民生实事数据“一个库”、空间分布“一张图”、省市县三级督查“一张网”格局,以数字化思维、方法和手段重塑省政府民生实事工作体系,助力民生实事谋得准、办得快、办得实。
拥抱未来:向智能化测绘转型
在德清智能网联汽车封闭测试场,记者看到“无人驾驶”汽车正在进行各种转弯及躲避测试,测试过程全自动化,“科幻感”十足。
“我院承担了德清县全域自动驾驶基础地图生产,为自动驾驶提供高清地图数据。近年来,我院通过和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校开展产学研用合作,形成了‘封闭测试区—开放测试道路—应用场景区’的数据采集、生产、建库及应用能力,搭建了以高精地图数据为基础,聚焦自动驾驶和智慧交通的新型地理信息服务模式,形成了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智能网联汽车相关地图生产应用技术路径和示范模式。”浙江省测科院新智绘研究所所长邹文明说。该院编制了国内首个聚焦智能网联汽车车用地图领域的省级地方标准——《智能网联汽车道路基础地理数据规范》,为进一步规范浙江省全域自动驾驶高精地图测绘和生产研制提供技术支撑。
在杭州市萧山区,覆盖全区的实景三维“一张图”正在数字赋能社会治理和第十九届亚运会筹备中发挥重要作用。浙江省测科院实景三维所所长黄桦介绍说,倾斜摄影技术精准还原了地物真实面貌,多维动态展示了萧山国际机场等建筑物的外观、结构、高度等属性。建成了覆盖全区的幢、层、户模型数据库,实现全区近77万幢建筑、50万个户室、20个综合体近220万平方米室内空间的三维化,为各类业务数据的关联提供了三维载体。通过升级原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实现了二维和三维地理空间数据的融合展示,为萧山区10余个部门近20个业务系统提供了实景三维数据服务。
为进一步提升测绘地理信息工作能力和水平,浙江省测科院积极谋划新型测绘地理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推进智能化生产“地空智测”和智慧化服务“地信智服”两大标志性应用场景建设,实现由数字化测绘向智能化测绘的转型。通过打造地上地下一体、水上水下一体、室内室外一体、陆域海域一体的全省三维“一张图”和二三维一体的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为政府数字化改革、精细化社会治理、“整体智治”、自然资源管理等提供全域三维底座。同时,聚焦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紧扣“一体化”“高质量”两个关键词,联合上海、江苏、安徽等省(市)测绘地理信息单位,共同构建长三角区域统一的大地基准,为打造长三角全球数字经济创新高地提供测绘地理信息技术支撑。
扫描二维码分享本页面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7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