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自然资源部组织开展的“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主题采访活动第三站广西行已经圆满结束。
此次采访团由人民日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光明日报、新华网、新京报、澎湃新闻、中国自然资源报等十余位媒体记者组成,先后前往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那考河湿地公园、北海市滨海国家级湿地公园冯家江流域以及金海湾红树林保护区等地进行采访,了解当地开展生态保护修复的工作情况。
01 广西南宁市那考河湿地公园
南宁市依江而建,百里邕江穿城而过,18条内河分布在南北两岸,那考河便是其中一条内河竹排江的支流,也是这条内河的源头。污染最严重的时候,那考河上游沿河有40多个污水直排口同时排污,那考河基本变成了纳污河,河水质量常年被评为劣Ⅴ级。
为从源头上治理这一切,2015年南宁市开始对那考河进行彻底治理。那考河项目是国内首批“海绵城市”建设示范性项目,也是国内首个实施并投入运营的城市水环境综合治理PPP项目。那考河按照全流域治理并融合海绵城市建设理念,通过建设截污管道,将河道两岸及周边片区的污水就近接纳进厂处理,再经生态净化后达到地表水Ⅳ类标准,排入河道作为补水水源,从根本上解决了那考河防洪排涝和水污染治理的问题,营造了“水清、岸绿、景美”的滨水景观。
02 广西北海市冯家江湿地水环境治理项目
冯家江贯穿北海市区,北连通马栏河,向南汇入北部湾,流域面积68.5平方公里,中下游分布有大面积的红树林。冯家江承载着水质保障、生物迁徙通廊的重要生态功能,是贯通北海市廉州湾及北部湾海域的生态绿廊,也是城市主要排涝河道。
但由于历史原因,北海市滨海国家湿地公园冯家江流域范围内原有2000亩虾塘、363个雨污直排口、24个养殖场,围塘养殖、污水直排以及养殖废水造成冯家江水环境恶化,严重威胁公园内3000亩红树林的生态环境,导致湿地植被和水生生物受到侵害,红树林生态系统的衰退,生物多样性下降,生态形势非常严峻。2018年3月,北海市委、市政府经过反复研究讨论,凝聚共识,下定决心对冯家江湿地公园进行生态治理。
项目的首要任务是水环境治理。通过整治现状水污染源,提升水质,改善生态环境。项目设计了完整的水质治理体系,通过控源截污工程和内源治理工程控制河道的点源、面源及内源污染通过新建大冠沙再生水厂和补水管道,将优质的再生水资源作为补水水源提供给冯家江水系,满足水系的基本生态流量,提升水体的自净能力。通过各项水环境治理措施,再结合生态修复工程和海绵城市工程,实现提升冯家江流域水质,并逐渐改善周边水生态环境的“治水”目标。冯家江流域的生态环境现已逐步恢复,吸引大批候鸟来此栖息,生物多样性越来越丰富。
03 广西北海市金海湾红树林保护区
金海湾红树林保护区位于北海市区东南角,红树林是海岸带生态的关键区,在净化空气和海水水质、减轻海洋污染等方面效果显着,北海沿岸大批的红树林成为城市的一张生态“名片”。保护区内的天然红树林发育良好、结构独特、连片较大、保存较完整,是我国大陆海岸红树林典型代表,资源具有独特性、稀缺性、品味性,与山口国家红树林自然保护区构成国家和国际重要湿地,2014年被评为“中国十大魅力湿地”,具有极高的科考价值和观赏价值。
过去,由于沿海经济活动频繁,北部湾沿海红树林总面积曾一度减少。近年来,北海市通过一系列措施加强红树林保护,例如推广人工栽种,目前红树林保持稳中有升态势,基本处于健康状态。北海每年将红树林生态系统监测纳入年度监测任务,每年投入资金用于人工栽种红树林。同时,加强涉及红树林用海项目审批,提高各类开发建设项目的环境准入门槛,健全海洋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多年来,广西以深化自然资源管理体制改革为契机,积极探索自然资源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的实现模式,推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八桂落地,取得了不错成效,给采访团的记者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记者们用文字等形式记录了广西如何做好水上文章——
点击阅读:
扫描二维码分享页面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7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