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中国政府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活动 > 土地日 > 第26个全国土地日 > 媒体报道

        让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旗帜舞动中国 ——第三届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创建活动综述

        2016-06-25      来源:人民网     
        【字号: 】【打印】 【关闭】  分享到:

          图为广东省云浮市新兴县建立的高标准农田。
          资料照片

            一个平台,一面旗帜,一个品牌,一种引领。

          每年6月,全国国土资源系统都会迎来一场隆重的纪念活动。近些年,不断涌现的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无疑成为这场纪念活动中越来越亮眼的主角。

          从2010年起步试点,到今年“土地日”第三届模范县(市)荣获表彰,历经6载的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创建活动,共产生模范县(市)427个、模范地级市25个。创建活动以不懈的耕耘努力,打造出了一个具有社会影响力和政策感召力的施政平台。

          与时代旋律同频共振,创建活动历久弥新,焕发持久生命力

          土地是民生之本、发展之基。土地问题在中国,始终是现代化建设进程中一个带有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

          2014—2016年,创建活动新一周期的时间段安排,正处在国家“十二五”收官、“十三五”开局的关键节点。这一时期,我国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日益凸显,资源约束进一步加剧,环境承载已逼近“天花板”,以资源换发展、高消耗、高排放的传统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

          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建设生态文明必须从资源使用这个源头抓起,把节约资源作为根本之策。“发展是硬道理,节约是大战略。”李克强总理在会见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集体代表时语重心长。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全面促进资源节约”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被提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健全土地节约集约使用制度。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作出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资源的战略部署,吹响了新时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工作的“冲锋号”。

          新形势下,国土资源部党组审时度势,把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确立为国土资源管理改革与发展的主攻方向。国土资源部部长、党组书记、国家土地总督察姜大明指出:“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我国特殊资源国情、特殊发展阶段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我们要树立底线思维,以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统领国土资源工作,在实践中不断实现保障科学发展、保护国土资源与维护群众权益的统一。”

          伴随着《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规定》《关于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方针政策的相继出台,国土资源部初步形成了对全面促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工作的顶层设计和整体部署。

          新一周期,创建活动明确了与时俱进的总体思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新要求,高举节约集约大旗,以法治精神推进“新常态”下的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工作。继续发挥创建活动的平台、抓手和示范引领作用,充分调动全社会特别是基层政府和群众节约集约利用资源的积极性,全面落实国土资源工作新定位、节约集约利用资源的制度规定和推进节约集约资源的目标要求。从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积极促进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探索创新,完善指标标准体系,健全工作体制机制,提升资源利用能力水平,以资源利用方式转变促进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以品质成就担当,创建活动平台自身建设不断完善,彰显品牌效应

          在全社会越来越关注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大背景下,创建活动平台的自身建设同样备受瞩目。作为一项国家级达标评比表彰活动,创建活动始终将建立科学合理的运行机制和评选标准置于首要位置,致力于以经得住考验的品质担当、制度自觉,确保模范县(市)的质量和品质。

          2015年,新修订的《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创建活动指标标准体系》出炉。对于地方政府而言,这套指标标准体系不仅是参评创建活动的指导,更是平常推动工作的行动指南。该体系共50项指标,其中包括46项考核指标和4项一票否决指标,与之前相比精简了8项指标,修改完善了26项考核指标,并对指标的考核方式和内容作了百余处具体修改。与原有指标标准相比,新修订的指标标准体系更科学、合理、适用,导向更严明,标准裁定更公平、更符合实际。

          创建活动的吸引力和“生命力”,取决于考核结果能否经得起时间和历史的检验。为确保评选质量、杜绝弄虚作假,创建活动从创新技术手段、严密制度保障、引入第三方测评等方面给予了全面“保险”。

          本届评选过程,首次采用电子化的方式,从县(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填报数据、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审核上报,到部创建活动办公室接收录入、专家评审打分、结果汇总导出等全部应用信息系统评审考核。

          本届评选,严格执行《创建活动评选考核办法》的规定,从组织申报、资格审查、综合评审、实地考核、 汇总评分五个环节,拉开了一道步步为营、环环相扣的“战线”。

          例如,在资格审查(一票否决审查)环节, 按照创建活动指标标准体系“一票否决指标”的要求,部相关司局对申报县(市)进行了联合资格审查,形成了初审结果。在此基础上,部创建活动办公室进一步与地方核实情况,经部专题会研究和部领导同意,形成最终审查结果。第三届模范县(市)评选共有18个县(市)和1个地级市在初审时出现一票否决情况,经进一步核实,最终8个县(市)和1个地级市被一票否决,取消模范县(市)参评资格。

          在综合评审环节,部创建活动办公室从创建活动专家库中随机抽取专家,组成了由部有关司局和单位、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学会协会专家组成的评审队伍, 评审期间成立了业务指导组、 纪律监督组、 信息技术组和专家评审组,协作完成相关工作。在评审现场,由纪律监督组进行随机抽签,匹配评审地区和评审组,并通过现场监督等方式,保证了评审的公平、公正。

          在实地考核环节,部创建活动办公室抽调60余名专家,每批次组成8个考核组,由司局级领导带队,开展实地考核。考核期间,考核组听取了各申报县(市)的现场陈述(60%以上的县市由书记或市县长亲自陈述),对综合评审提出的改进意见的补充完善情况进行了核查,形成了现场陈述得分和考核报告,并对抽签选取的县(市)进行了实地抽查。

          为确保评选公平、公正、365best官网_365bet日博亚洲_365bet安卓,本届评选特别委托国家统计局社情民意调查中心对公众参与性指标开展了独立第三方测评。本届调查共收集有效样本4万余个,涉及数据项超过110万个。调查以普通居民、工矿企业负责人、政府机关工作人员为对象,每个县(市)收集了约200个有效样本,涉及5000余个数据项。通过真实、公正、客观的调查分析,得出了各县(市)的具体测评得分。统计显示,社会公众对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现状的满意度比2010年(首届评选)提升了30%,比2012年(第二届评选)提升了10%。

          以品质成就担当,创建活动平台日益彰显品牌效应。

          “好声音”“好故事”经久不衰,创建活动形成越来越强大的“磁场”

          第三届评选共有来自全国30个省(区、市)(不含西藏自治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258个县(市)和16个地级市申报参评。经考核,225个县(市)和14个地级市入选。

          模范县(市)的接力棒代代相传,火种播撒四方,越来越多默默耕耘、籍籍无名的地方节地好经验,借助这一平台叫响了口碑,获得社会、经济效益的双赢。“好声音”“好故事”产生的引导和推动效应,让创建活动这一平台,形成了越来越强的磁场。

          在模式创新上,江苏省扬州市探索历史文化名城资源节约集约路径,形成了城市发展“圈城控制”新模式;甘肃省金昌市金川区实施“进滩增地”旧宅复垦整治模式,盘活利用原有村庄建设用地1.3万余亩。在技术创新上,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城县推进“小块并大块”的耕地整合技术,集聚耕地资源,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山西省灵石县创造了煤电石循环利用技术,基本实现“三废”零排放。在制度创新上,山东省荣成市推行“123”工作法,建立了一套批而未供和闲置低效用地动态管理体系;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实行土地市场“双推”制度,开展土地供应全生命周期管理。在管理创新上,湖北省安陆市创造“六统一”的农村宅基地管理体系,实现了户均节地200平方米;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加强大平台大产业大企业大项目管理,节地率达到48.9%……

          从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到模式创新、管理创新,我们看到,在节约集约用地旗帜的引领下,各地创新的动力正在迸发出前所未有的能量,正在创造出越来越多的惊喜。数据统计显示,2014年,中部、西部地区获评模范县(市)的建设用地地均产出强度较2010年分别增长了30%和85%。

          要让这一面旗帜“顶天立地”、舞动中国,脚下的未来仍然漫长

          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创建,是“顶天立地”的事业。何为“顶天”?它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一部分;何为“立地”?它要永远立足于中国这片土地,深深耕耘。

          这样一项顶天立地的事业,需要汇聚全社会的力量,形成齐抓共管的态势。多年来,创建活动注重发挥地方党委、政府的主体作用,形成了部省市县联动的工作局面,有力推动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公众参与、上下联动”的国土资源管理新格局。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都成立了创建活动领导机构,北京、湖北、宁夏等20余个省(区、市)的党委或政府领导同志作出批示、指示,要求加强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组织推进好创建活动;山东、江西、河南等省开展省级模范县(市)的评选,形成部省市县联动推进的工作态势。

          不可否认,面临新形势、新要求,创建活动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地区间推进资源节约集约的进展不平衡,推进工作的办法措施不够多;指标标准体系仍需不断完善和规范,激励约束机制亟待健全;对地方实践探索的经验总结不够,上升到国家层面的制度措施还比较少……这些创建中遇到的问题,都有待于在未来的日子通过发展来解决。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节约集约用地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紧要、这样迫切,而我们的希望和未来,永远在脚下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

        扫描二维码分享本页面

        快速入口
        党政机关标识
        网站地图 - 关于本站 - 使用帮助 - 联系我们 - 网站调查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承办:自然资源部信息中心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 政府网站标识码:bm16000001京ICP备1804490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799号


        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或兼容浏览器,分辨率128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