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龙2”号部分船员合影 极地中心 供图
“雪龙2”号 郭安博宇 摄
酷暑时节,他们在上海长兴岛船舶建造现场挥汗如雨、精益求精;远征南极,他们在惊涛骇浪的西风带劈波斩浪、不畏艰辛;去国怀乡,他们在冰天雪地的极地坚守初心,逐梦前行。
他们是一支精通航海技术、船舶知识的专业团队,也是一支“90后”人数过半、平均年龄不到34岁的年轻团队。
他们就是中国极地研究中心“雪龙2”号集体。
五四青年节来临之际,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共同颁授第25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表彰青年中的优秀典型和模范代表。中国极地研究中心“雪龙2”号荣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得知入围时,“雪龙2”号集体仍在执行于2020年11月10日从上海起航的中国第37次南极考察任务,总航程3万多海里。
参加过12次南极考察的“老极地”“雪龙2”号船长赵炎平表示,在年轻船员身上,既可以看到老一辈极地工作者的优良传统,也蕴含着我国极地事业继续向前发展的新希望,“爱国、求实、创新、拼搏”的南极精神正在不断发扬光大。
建造现场 挥汗如雨
“雪龙2”号是我国首艘自主建造、满足无限航区要求、具备全球航行能力,能够在极区大洋安全航行的具备国际先进水平的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建造过程极其复杂。
2012年,现任“雪龙2”号实验室主任的陈清满开始参与“雪龙2”号建造项目。近10年的时间,他见证了“雪龙2”号从设想变为图纸,从图纸变为现实。
自建造之日起,“雪龙2”号就开始组建船员队伍。近千个日夜里,“雪龙2”号赵炎平、王硕仁、黄嵘等26名船员,与建造人员同吃同住,把建造安全与质量落实在每一颗螺丝、每一根管线上。他们克服建造现场高温、粉尘、噪声等恶劣环境,加强巡检,仔细把关,协调各方攻克技术难点。
陈清满说,参与建造的工作人员也许早已习惯,在建造现场因巡视检查而错过饭点,回到办公室泡面充饥;各方技术人员因观点不统一而争得面红耳赤,最后各轮测试结束,或相视一笑或彼此拥抱,一切又如初;因急于处理一些文件事务而经常错过班车,常常边抱着笔记本电脑边关机边下楼梯,飞奔着去赶班车……
作为现场建造组负责人,赵炎平全程跟踪了上百项建造检验内容。大到建造方案,小到设备安装,他都参与商讨,熬夜报验项目更是“家常便饭”。
盛夏时节,巡检各类液舱和吊舱无疑是对船员脑力、体力的双重考验:半人高的舱门只有60厘米宽,弯腰进去后基本靠爬着前进,舱里档位密集,每80厘米就要钻一次。为了确定气动阀及气动管件的位置与状态,近60天内,陈晓东、李文明、郭青云、祖成弟、方平、王富忠等船员们每天需要钻舱巡检五六次。
2019年5月,建造工程进入收尾阶段,负责报验检查工作的船员进入高负荷运转模式。船舶报验项目一般安排在半夜,如果是重要工序,则要连续十几天检验。一张张密密麻麻的报验单,成了肖志民、张旭德、陈冬林、许浩、王强、袁东方、姜国荣、沈悦等船员的作息时间表。
船员们用专业经验与敬业精神为打造大国重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们的奋斗精神感染着船舶设计单位和船舶建造单位共同奋进。2019年7月11日,“雪龙2”号在上海顺利交付。2020年,“雪龙2”号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项目荣获第六届中国工业大奖。
远征南极 破冰前行
2019年10月15日,“雪龙2”号从深圳启程首航南极,与“雪龙”号一起展开“双龙探极”,开启中国极地考察新格局。
“十年磨一剑。剑成之日、剑指南极,别提有多开心了。”陈清满说,振奋、激动之余,沉甸甸的压力也落在了每个船员的身上。赵炎平介绍,首航南极前,“雪龙2”号在我国海域开展了航行试验和科考试航,但是极地水域仍充满了未知与挑战。
“雪龙2”号首航南极,一项重要的使命就是在中山站前沿的固定冰区域,为“雪龙”号开辟一条更近更安全的运输线路,减少雪地车冰上运输和空中直升机运输物资的路程。
北京时间2019年11月23日凌晨1时30分,在南极中山站外围固定冰区,船员们通力协作,利用连续破冰和冲撞破冰的方式,采用艏向和艉向破冰相结合的方法,用了20个小时开辟出一条约14海里(约26公里)的航道,为“雪龙”号向南极中山站运输补给物资提供了安全便利的装卸点。
在大洋综合科学调查中,“雪龙2”号船员就是科考队员。在他们的操作下,月池系统、重力活塞取样系统、物探设备和水下机器人等“雪龙2”号配备的一系列国际先进的科考调查装备和科考支撑保障系统,获取了一批又一批珍贵数据和样品。
2019年12月9日,我国首次在极区宇航员海开展大洋科考,作业海域横跨40个经度、纵穿5个纬度,首次在密集浮冰区开展CTD作业,获取了中国南极科考史上最长柱状沉积物18.36米。正是“雪龙2”号集体的不懈努力,扩大了我国在南极海域科考作业的范围,使我国极地海洋环境调查和科学研究的能力得到极大提升。
冰天雪地 坚守初心
无论工作时间长短,“雪龙2”号集体的40名成员始终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
“雪龙2”号三副苏显,工作2年。
读书时,他最大的梦想就是去极地,因为这是航海专业一般不能到达之地。2019年大学毕业后,23岁的他加入“雪龙2”号集体。“雪龙2”号首航南极,也是他的第一次南极之行。作为实习三副,他负责接收船长和驾驶员的舵令,仔细了望观察,根据驾驶员指示手操舵躲开较高冰脊,与冰山保持安全距离。
“此行再多困难我也不怕,因为这是我的职责。我是一名党员,也是一名船员,能为极地事业奉献青春,是我的荣耀。”苏显说。
“雪龙2”号实验室主任陈清满,工作9年。
出发前对接、调试科考设备,科考作业时负责操作走航观测设备、绞车等机械设备,完成船上各实验室日常管理……实验室保障科考的任务繁重,涵盖考察准备、考察过程和考察结束三个阶段。
陈清满说:“当海洋与神圣、纯粹的极地‘碰撞’在一起时,那种巨大的吸引力让我义无反顾。工作久了,吸引我的不仅仅是圣洁的极地美景,更有一代又一代人以实际行动凝练的南极精神。融入这个集体后,南极精神指引着我前行。”
“雪龙2”号船长赵炎平,工作17年。
赵炎平先后参与南北极考察15次,随船航行近40万海里。他从普通水手做起,32岁时成为“雪龙”号最年轻的船长,35岁被任命为“雪龙2”号首任船长。在2013年12月“雪龙”号营救俄罗斯“绍卡利斯基院士”号期间,他担任第二船长,运用航海专业技术成功协助转移遇险船舶上的52名乘客,为中国在国际上赢得喝彩。2014年,他指挥“雪龙”号完成了环南极航行。
赵炎平说:“南北极考察虽然艰苦,但是年轻的大家仍然聚集在一起、其乐融融地完成工作,这源于对工作的热爱。‘此心安处是吾乡’,大家以船为家,这也是南极精神对我们的激励和指引。”
扫描二维码分享本页面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7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