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市市中区,四审省检差错率为0.7%,成为全省第一个省检差错率低于1%的地区!”
“德阳市罗江区,省检差错率也降至1%以下!”
“成都市高新区,省检差错率0.39%,截至目前全省最低!”
“0.19%!内江市市中区再次刷新省检差错率最低纪录!”
战鼓声声,捷报频传。截至6月19日,四川省已有41个县(市、区)的三调成果上报国家,上报数量位居全国前列。
攻坚之战 战略先行
巴蜀大地幅员辽阔,地跨青藏高原、四川盆地、成都平原,自古就以山川壮美、地貌复杂和多彩人文着称。攀枝花市已经春暖花开,甘孜藏族自治州、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却还冰天雪地。然而,多样的地形特点和发展差异也给四川的三调工作带来诸多挑战,全省三调工作总体进展一度非常缓慢。怎么办?
变压力为动力。四川三调人克服重重困难,以砥砺奋进、负重前行的进取精神,以永不懈怠、我将无我的工作状态,全身心投入到实事求是开展国土调查、真实准确摸清自然资源家底的艰巨事业当中。四川省及时调整省政府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领导小组,全面补充省三调办人员力量,大力推动“土地”调查向“国土”调查的转变,协调补充测绘、林草等方面的技术力量,实行集中办公,统筹协调开展相关工作。
化动力为行动。今年2月22日,四川省启动了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百日攻坚”行动。行动实施以来,全省各级各部门通力配合,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特别是针对调查经费、调查队伍落实情况,省三调办及时采取集体约谈、书面督办等措施,督促各地千方百计筹措调查经费,尽快落实作业单位。在各级财力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全省各地通过努力全面落实了调查经费和调查队伍,为三调工作全域、全面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行动中找突破。四川省不仅幅员辽阔,而且县级调查单元数量非常多,情况千差万别,难以整齐划一推进三调工作。省三调办根据各地作业单位确定时间和遥感影像领取时间,将全省185个县级调查单位划分为先行示范组、先锋闯关组、爬坡奋进组、攻坚冲刺组、决战决胜组5个组别,明确各组完成市州检查和上报省级核查时间节点,在全省上下形成倒排工期、挂图作战、攻坚克难的浓厚氛围,确保攻坚一役来之能战、战之必胜。
精准调查 质量第一
四川省三调工作采用以“互联网+”举证平台为核心、辅助高分辨率遥感数据制作遥感正射影像图判读的内外业核查体系,进行“互联网+实地举证”,保证了调查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为强化三调成果质量控制,四川省结合实际,组织力量狠抓技术顶层设计,编制实施方案和技术规范,制定全省成果质量控制内外业核查管理办法,统一制作全省交通水利网、调查界线、控制面积等基础控制性关键数据资料等。省三调办下发《关于全面提速三调工作进度全面提升三调工作质量的紧急通知》,对未按照进度安排提交成果,或者应付式提交成果、成果差错率过高的进行约谈、实施问责。
为严格三调工作规范和技术要求,省三调办共举办10期培训班,并在培训时设考试环节检验培训效果,累计培训5800余人,其中作业单位技术人员培训4700余人。同时,省三调办对队伍监管也提出明确要求,加强备案信息比对,严格执行“押证上岗”和在线考勤,防止虚假备案、“挂证”作业,引入人脸识别考勤系统,对全部技术人员实行位置绑定,每天定时在线打卡。
跋山涉水 绘真画准
三调工作离不开野外核查,无论是走村入户,还是翻山越岭,哪里有调查举证的任务,哪里就有四川三调人的身影。
在甘孜藏族自治州,时至初夏,海拔4200多米的山脊间仍有皑皑白雪的痕迹。高原多变的天气给三调工作带来诸多不便。“下雪除了影响我们骑摩托、开车去野外,更重要是影响对地类的认定。”调查人员陈汝超介绍,“种大黄的地和种土豆的地,类别完全不一样,但是被大雪覆盖了就很难判别。”为了确保每个图斑核实准确,调查人员有时不得不反复去实地查看,直到弄清楚为止。
为了带领调查人员走村入户,康定市三调办的张博涛早已晒得一身黝黑。尽管入职时间不长,这个90后小伙对各村情况已是如数家珍。“折多山以西主要为藏民聚居区,我们入户调查时说汉语他们听不懂,一般要带上翻译或者找当地村干部帮忙。”张博涛介绍,因为宣传到位,现在不少藏族同胞看到他们的工作牌就会主动配合调查。
平武县素有“天下大熊猫第一县”的美誉,全县超过50%的面积被划入大熊猫国家公园范围,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平武县三调办工作人员邓云介绍,全县整合了林业、测绘、水务等多方力量,统一指挥、整体联动,“在机构改革大背景下统筹开展三调工作,确保调查成果更真实、全面、准确,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数据打架’问题,也更有利于保护区的统一管理”。
从“长江生态首城”宜宾市到“资源转型之都”攀枝花市,从“红色革命老区”巴中市到“茶马古道起点”雅安市,真实、精准、严谨是调查人员向笔者传达出的最直观感受。无论是对每一块举证图斑的“跑到、看到、问到、量到、拍到”,还是对某一项争议地类的认真判别,无不展现出四川三调人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熬更守夜 甘于奉献
三调的外业工作紧张忙碌,内业核查也毫不轻松。由于时间紧、任务重,数月来,全省各级三调人放弃了周末、假期、朝九晚五,坚持“9127”工作制(早上9点上班,晚上12点甚至更晚下班,每周工作7天)为三调事业拼搏。
夜深人静,四川省国土科学技术研究院办公楼依然灯火通明。60多双眼睛紧盯电脑洞察秋毫,他们在进行内业核查的描绘定点、核实数据等。这里每天核查的图斑数量超过100万个,为了按时完成大量的成果数据处理工作,奋战到凌晨已是他们的工作常态。即使是深夜,全省三调工作调度微信群里还传送着各地上报的进度信息和现场加班照片,后面跟着一长串点赞和一声声鼓励——为彼此加油打气。
无数三调人默默耕耘、无私奉献,不仅交上出色的答卷,更绘出人生绚烂的色彩。土地调查研究所副所长王勇从春节起就一直忙碌在工作岗位上,妻子怀着二胎也没有时间回家帮忙,女儿生病住院也没能赶回去照顾,甚至他自己的胃病时常发作,只是吃了药捂着肚子趴一会,便又继续开始工作。成都市郫都区三调办工作人员刘宇被诊断患上滋养细胞肿瘤,她刚做完化疗便继续投入到三调工作中,领导和同事嘱咐她在家好好休息,刘宇却说:“三调工作正需要人,在家待着不如上班还能做点事,也能在熟悉的工作环境中找到自己的价值。”
实干是最响亮的语言,行动是最有力的证明。经过不懈努力,四川省21个市州185个县级调查单元先后于4月16日全面完成内业底图制作、4月27日全面完成外业核实举证、4月30日全面完成成果入库上图、5月14日全面完成首次省检。此后,经过数轮艰苦细致的逐图斑核查、全方位整改,截至6月19日,全省两批次41个县(市、区)的三调阶段成果终于上报国家。
行百里者半九十。四川三调人正以不胜不休的信心、久久为功的韧劲、舍我其谁的担当,齐心协力,顽强拼搏,扎实推进全省三调工作取得最终胜利。
扫描二维码分享本页面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7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