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山东省泰山市“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方案顺利通过专家论证。方案明确,此次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分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土地综合整治工程、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地质公园与地质遗迹保护工程、流域生态环境治理工程,共235项。
作为山东省第二批“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工作区地处华北平原南部,分属黄河、淮河两大流域,以泰山山脉为核心,包括大汶河、小清河两大水系,京沪高铁、京沪铁路,京沪、京台高速公路等重要交通干线及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总体构成“一山两水、两域一线”的重要格局,涵盖济南、泰安、莱芜3市的16个县(市、区),面积达1.3万平方公里。
方案指出,泰山为五岳之首,是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和世界地质公园,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区内自然生态要素齐备,是华北平原重要的生态屏障,也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关键调蓄补给源区,对保障沿线11城市、4000余万人饮用水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泰山北麓是“天下第一泉”济南泉群的补给源区,被列为山东省生态文明建设保护的重点区域。然而,该区矿产资源丰富,矿业开发强度大,导致采空塌陷、岩溶塌陷、尾矿堆积、土壤污染等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突出,其中,地下水超采导致区域地下水位持续下降;河道无序采砂,加快湿地面积减少速度;山体破损严重,植被覆盖率下降,水土流失加重,水源涵养功能降低;围湖造地、废弃物排放,导致湖泊面积萎缩,调蓄功能降低。
因此,在泰山生态区内开展“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工作极为迫切,也是贯彻落实“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生动实践,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和典型性。
方案要求,通过实施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建成集“生态友好、环境美丽、功能完善、文化永续”的生命共同体,打造出“山青、水绿、林郁、田沃、湖美”的泰山大生态带,将试点区建设成为中华文化永续发展的重点区域,提升其对华北平原的生态屏障功能,保障南水北调水质安全和交通干线运行安全,为北方地区实施“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提供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泰山经验”。
扫描二维码分享本页面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7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