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中国政府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综合 > 自然资源扶贫 助力脱贫攻坚 > 定点扶贫

        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贡献自然资源力量

        2020-10-19      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     
        【字号: 】【打印】 【关闭】  分享到:

          编者按:近年来,自然资源部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扶贫用地政策,为脱贫攻坚提供了重要的资源要素保障和资金支持,为“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扶贫搬迁脱贫一批、生态保护脱贫一批”等脱贫攻坚重大工程提供了有力支撑。在2020年扶贫用地政策论坛上,陕西省自然资源厅副厅长邹顺生、中共四川省凉山州越西县委书记袁洪、中共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委副书记黄法、海南省琼中县番响村驻村第一书记徐岩作了交流发言,让我们看到在贫困地区,这些“含金量”很高的自然资源政策通过落地实践,优化了区域、城乡用地结构和布局,改善了自然生态环境,为当地产业发展注入了“源头活水”,让贫困群众脱贫摘帽,走上致富奔小康之路。i自然全媒体特摘录以上四人的交流发言,让我们在看到一幅幅美好生活新画卷在贫困地区铺展的同时,感受到自然资源政策为打赢脱贫攻坚战作出的应有贡献。

        2020年扶贫用地政策论坛10月14日在京举行。

        立决胜之志 担时代之责

        陕西省自然资源厅党组成员、副厅长 邹顺生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陕西省自然资源厅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战略部署,在自然资源部的科学指导和大力支持下,把脱贫攻坚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勇于担责,积极作为,开创了自然资源系统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生动局面。

          甘当脱贫攻坚主力部队

          五年来,我们充分发挥行业优势,调动各方力量,狠抓易地搬迁助力脱贫攻坚,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观落实到搬迁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中,取得了脱贫攻坚和自然资源管理工作的双赢。“十三五”期间,24.93万户84.36万名贫困群众搬迁到了功能完善的城镇和农村社区,全面实现了现行标准下的脱贫目标,搬迁群众开启了新的幸福生活。以节约集约用地为理念,推行集中安置为主的梯度融合安置,鼓励搬迁群众进城入镇住社区,全省集中安置率达到了91%;全省累计进城入镇安置贫困群众62万人,城镇安置率达到73%。以避灾减灾和耕地保护为导向,在过去的10年里,陕西通过实施避灾搬迁,让67万名群众从根本上摆脱了灾害威胁。以生态保护为目标,在过去的10年里,陕西累计从生态保护重点区域和生态环境脆弱区域搬迁近40万人,一方面,减少了人对自然环境的扰动,减轻了迁出地生态环境承载压力;另一方面,从根本上改变了这些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在“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中,以生态建设为导向,积极推进旧宅基地腾退复垦,复垦复绿旧宅基地6.69万亩,促进土地流转和集约规模经营,推进复垦复绿与生态恢复治理的有机结合。

          为扶贫用地提供空间保障

          一是强化脱贫攻坚用地支持。对全省56个国家级贫困县每县每年安排用地计划指标600亩,专项用于脱贫攻坚,不能满足部分由省控指标兜底保障。将易地扶贫搬迁项目用地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建房、公共服务及基础配套设施建设使用国有土地的,以划拨方式供地保障。二是提高审批效率,建立绿色通道。建立省、市、县三级沟通协调机制,简化报批材料和程序,实行全流程网上申报和审批,脱贫攻坚用地10个工作日内完成,切实提高了审批效率。三是有效降低用地成本。对脱贫产业项目推行“先租后让、租让结合”的土地供应方式,引导企业以国有土地租赁方式或以弹性出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有效降低用地门槛。对贫困地区符合优先发展目录且集约用地工业项目,在确定土地出让底价时予以优惠;对扶持脱贫有困难的企业,土地出让金不能一次性缴纳的可以分期缴纳,以减轻企业负担。

          向贫困地区注入“源头活水”

          2016年以来,我们运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为贫困地区提供了脱贫攻坚战急需的“真金白银”。全省共调剂流转增减挂钩指标7.14万亩,流转调剂收益199.6亿元(省域内流转指标4.3万亩,流转收益114.4亿元;跨省域调剂指标2.84万亩,调剂资金85.2亿元)。一是优先保障易地扶贫搬迁融资资金偿还。为支持扶贫攻坚及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我省增减挂钩政策先后两次拓展范围,80个县(区、市)增减挂钩节余指标可在省域范围内流转使用(含11个深度贫困县)。二是积极创造流转条件。允许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和深度贫困县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中减量规划确定的未使用的农村建设用地,以及陕南移民搬迁建新占用补充耕地备案地块之外未使用的拆旧地块,作为增减挂钩拆旧地块,纳入增减挂钩项目区在省域内或跨省流转。三是全面实行“先垦后用”模式,即“先拆旧复垦,后建新流转”,统筹解决好脱贫攻坚与增减挂钩周转指标归还问题,实现了增减挂钩指标归还与助力脱贫攻坚的双赢局面。

          巩固脱贫成果续写新篇

          在脱贫攻坚收官之年,面对疫情灾情带来的风险挑战,巩固提升脱贫成果,必须采取更加有效的应对举措,自然资源系统要有新作为、新担当。一是发挥规划引领作用。要求市县新编县乡级国土空间规划,安排不少于10%的建设用地指标,重点保障乡村产业用地,并预留部分建设用地指标用于单独选址的农业设施和休闲旅游设施等建设。重点保障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后续产业发展。二是支持各类园区建设促就业。将现代农业粮食类园区用地作为永久性农田加以保护,将符合规划的设施农业用地按农用地管理,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贫困群众就地就近就业。三是切实做好农村房地一体、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林权等不动产权利登记工作,赋予贫困地区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提高贫困群众收入。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自然资源部的要求,坚持目标不变、力度不减、靶心不散,再压责任,再添动力,为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用好扶贫用地政策 攻克深度贫困堡垒

        中共四川省凉山州越西县委书记 袁洪

          四川省凉山州越西县辖10镇28乡289个村,有贫困村208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9万户8.2万人,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我们把部、省一批超常规、含金量高的扶贫用地支持政策,转化为“真金白银”的投入,全县累计减贫7.3万人,贫困发生率由24.8%降至2.78%,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实现了质的飞跃。

          一是推动按需调规成为扶贫用地保障的“定盘心”。在2017年编制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方案时,用差别化的土地管理政策优化用地布局。结合部省每年专项安排的600亩建设用地计划,全县共完成申报建设用地1610亩,足额保障了教育医疗、易地扶贫搬迁、民生发展等用地项目。

          二是推动特殊政策成为扶贫项目落地的“加速器”。扶贫用地审批政策保障了141个集中安置点建设,1.9万户8.2万名贫困群众从土坯房搬进了通电通水的安全住房;保障完成了291个幼教点、208个贫困村卫生室和38所乡镇中心校、卫生院建设。同时,允许在不破坏耕作层的前提下,对农业生产结构进行优化调整,保障了越西现代农业产业园区3200亩用地,种出了“5G”苹果;保障了乐青地300万羽蛋鸡养殖项目345亩用地。

          三是推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政策成为脱贫要素保障的“动力源”。我们在易地搬迁、彝家新寨等政策性建房使用增减挂政策的基础上,延伸到边缘易致贫户、农村危房改造等群体,共批复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66个,拆旧面积约2.33万亩,预计可获得指标约1.38万亩,现获得节余指标1644亩,年内可再获得节余指标7700亩。我县共实现3424亩节余指标流转交易,其中跨省交易2381亩,共获得交易资金6亿元,为脱贫攻坚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保障。

          四是推动土地整治成为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加油站”。我们对山水林田湖草进行综合治理,提升土地“颜值”,做大土地“价值”,共计实施16个土地整治项目,建设规模约16.3万亩,新增耕地2.7万亩,其中,部、省将我县5个乌蒙山连片区域土地整治重大扶贫子项目纳入了中央和省等额投资,有效增加了3600亩新增耕地,惠及我县30个贫困村2769户贫困户,1.2万名贫困人口受益。16个土地整治项目建成了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相适应的高标准基本农田,直接带动了72个贫困村脱贫奔小康产业园的落地建设,6535户2.9万名贫困群众从中直接受益。

        倾心帮扶力促老区脱贫

        中共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委副书记 黄法

          江西于都,可以概括为“百千万”,即百万人口大县、千年人文之乡、万里长征起点。2014年,全县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6万余户16.4万余人,贫困人口多、发展底子薄、贫困程度深。自然资源部定点帮扶以来,为于都提供了全方位、订单式帮扶,集中体现在3个方面:

          一是普惠政策倾斜照顾。自然资源部支持我县调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达6次,调整面积达2.1万余亩,有效保障了搬迁扶贫、教育扶贫、产业扶贫等重大项目及时落地。同时,安排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支持开展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19.6万亩,实施“旱改水”面积1403亩,新增水田1122亩,极大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有力推动了产业扶贫。

          二是特殊政策先行先试。自然资源部支持我县实施了30个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项目,拆旧区规模1.6万亩,尤其是支持流转交易增减挂钩节余指标3440亩,收益达6.7亿元,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从2015年起,自然资源部在每年给予600亩专项扶贫用地指标的基础上,对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和“调结构、转方式、保民生”重大项目用地给予政策扶持,实行“应保尽保”,共保障危房改造用地2391亩,保障产业园等重大项目用地需求5600亩。针对赣南灾毁园地、林地多的现状,给予赣南革命老区特殊政策,支持利用灾毁园地和低质残次林地开发新增耕地,用于耕地占补平衡,实施面积1712亩,新增耕地1482亩,实现了耕地占补平衡。

          三是个性事项特事特办。于都县钨矿资源非常丰富,中华钨矿公司(后变革为江钨集团盘古山钨矿、铁山垅钨矿两大矿区)百年的开采对生态环境破坏较为严重。自然资源部安排资金1.05亿元,实施了废弃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治理和崩岗片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项目,治理面积达20余平方公里,有效修复了生态环境。针对群众饮水难,自然资源部累计投入资金3900余万元,完成打井108口,解决了6万余人的安全饮水需求。自然资源部累计投入资金3600余万元,帮助开展富硒土壤调查,支持打造了梓山万亩富硒蔬菜产业园和禾丰现代农业产业园等重点示范基地,带动了3535户12366名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自然资源部的倾心帮扶、深情关怀,为革命老区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到2019年底,全县累计脱贫33190户156759人,贫困发生率下降至0.8%。2020年,于都县以“零漏评”“零错退”、满意度全市第一的成绩高质量通过评估验收,摘掉了贫困县“帽子”,向党中央交上了一份圆满答卷。

        牢记使命守初心 用心用情助脱贫

        海南省琼中县番响村驻村第一书记 徐岩

          琼中县地处海南岛中部,五指山北麓,是全省生态保护核心区,“九分山半分水半分田”,是一个典型山区县,是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番响村委会位于琼中县红毛镇中部,下辖5个村小组,交通便捷、山清水秀,但却是“十二五”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户108户401人。目前,全村贫困户全部脱贫。

          聚焦产业发展,勾勒富美黎村新画卷。一方面,继续夯实现有产业基础。自然资源部帮扶番响村90余万元新建1300平方米公共蚕房,各级政府向贫困户免费发放槟榔、益智等种苗和肥料,定期组织村民参加技术培训,桑蚕、槟榔、益智等产业不断发展壮大。2019年全村桑园面积达到604.27亩,桑蚕产值92.34万元。

          另一方面,积极发展新产业。我们外引知名高校专家团队,编制了《琼中县红毛镇番响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及生态修复项目实施方案(2019-2022年)》,通过“土地综合整治+产业振兴”模式,积极推动红色旅游和农旅观光产业发展。

          培养看齐意识,激发打赢脱贫攻坚战内生动力。针对入户走访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我们工作队决定把抓“两委”班子和党员队伍建设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持续发力。驻村后的第一次“两委”会议、党员干部大会陆续召开;开展支部共建,带领党员干部外出考察学经验、学方法……

          在驻村工作队的影响和帮扶下,党员干部关键时刻能够站得出来、挺得上去,赢得了村民的信任与拥护,村委会工作走在了全镇前列。

          引导群众参与,提升群众的参与感、获得感。我们在组织开展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整治、文体活动等工作中,注重引导群众参与。特别是村内重大活动、重大建设项目,我们采取“两委”酝酿、征询干部群众意见、下村入户发动群众、及时向群众通报、公示有关工作情况等,充分听取群众意见,保障群众知情权,脱贫攻坚的群众参与度和满意度大幅提升。

          2019年年底,番响村全村人均纯收入近1.1万元,实现贫困群众100%脱贫。

          驻村扶贫工作让我认识到,一是要真正走到群众中去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二是要让村民成为主角,三是土地综合整治让“点土成金”成为现实。

        扫描二维码分享本页面

        快速入口
        党政机关标识
        网站地图 - 关于本站 - 使用帮助 - 联系我们 - 网站调查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承办:自然资源部信息中心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 政府网站标识码:bm16000001京ICP备1804490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799号


        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或兼容浏览器,分辨率128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