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把“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明确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新内涵。自党的十五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概念以来,我们对基本经济制度的理解仅限于所有制方面,对分配制度和经济体制一直没有上升到基本经济制度层面来理解。全会将三项制度都作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内涵的发展和深化,是一次重大的制度创新和理论创新,必将有利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显着优势在实践中不断发扬光大。
深刻理解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新内涵
基本经济制度属于生产关系的范畴,是经济制度的基本架构和基本关系,是经济制度体系中具有长期性和稳定性的部分,对经济制度属性和经济发展方式具有决定性影响。在生产关系中,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它决定了生产关系的其他方面,有什么样的所有制就有什么样的分配制度,而所有制和分配制度需要特定的经济体制去实现,这一切都由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党的十九大强调,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从基本国情出发,决定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这既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又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坚持和发展。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阐述了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生产,并用唯物辩证法深入分析了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四个环节之间的关系。党的十五大以来关于基本经济制度内涵的表述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用制经济共同发展”,这一表述聚焦于生产环节,没有涉及分配、交换、消费三个环节。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新内涵从生产领域拓展到分配、交换、消费领域,使得基本经济制度的表述更加全面更加科学。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新内涵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丰富和发展,表明我们党在经济理论上的自觉和自信达到了新的高度,也表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和时代化的发展达到了新的高度。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实践的历史必然。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着优势体现在经济领域,就是“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把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有机结合起来,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显着优势”,这一优势被长期实践证明行之有效,必须在实践中坚持和完善。我们党创造性地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市场经济在资源配置方面的优势有机结合起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这一体制下,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有效激发了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和创造力;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极大地调动了各方面积极性。在党的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实践的伟大创造和巨大成就,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新内涵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实践的总结和肯定,符合历史逻辑,是历史的必然。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新时代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本遵循。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在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支持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健全按劳分配和按要素分配机制、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新的重要理论和实践成果,全面系统深刻地回答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时代之问,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充分发挥所有制优势,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展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充分发挥分配制度优势,既把“蛋糕”做大又把“蛋糕”分好,朝着共同富裕目标迈进;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让“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相得益彰,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坚持好巩固好完善好发展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在经济制度体系中具有基础性决定性地位,对其他领域制度建设及国家治理效能有重要影响。为了更好地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好、巩固好、完善好、发展好,全面把握制度建设与治理活动的辩证关系,推动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把基本经济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
一是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经济工作是党中央治国理政的重要工作,必须加强和完善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一大优势,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根本保证。只有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才能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充分发挥经济和政治两方面的优势,确保我国经济发展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只有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才能不断推动我国基本经济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更加充分地把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着优势发挥出来。
二是坚持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开放。改革开放40多年来,解放思想是贯穿始终的一条主线。正是因为不断解放思想,我们党在基本经济制度的理论和实践方面实现了一系列重要突破和创新。没有解放思想,就不会实施改革开放,开启我国发展的历史新时期;没有解放思想,就不可能把改革开放推向前进。站在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在更高层次更高水平上推动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依然离不开解放思想。只有进一步解放思想,才能突破观念的禁锢,打破各种阻碍加快发展的思想桎梏和体制性障碍,用创新的思维和办法应对、解决前进路上的新情况、新问题。用解放思想发现存在的问题,用发现的问题倒逼解放思想,真正实现解放思想和改革开放相互激荡、观念创新和实践探索相互促进。
三是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集中体现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具有很强的战略性、纲领性、引领性,必须贯穿经济活动全过程。坚持创新发展,要更加注重解决发展动力问题,推动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坚持协调发展,要更加注重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着力增强发展的整体性;坚持绿色发展,要更加注重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坚持开放发展,要更加注重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进一步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坚持共享发展,要更加注重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不断增进人民福祉。
四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要坚持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作为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提高人民群众推动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从人民群众中汲取发展的智慧和力量;要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更好地解决人民群众在就业、教育、医疗、居住、养老等方面的难题,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需求。
五是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工作的主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最终目的是满足需求,主攻方向是提高供给质量,根本途径是深化改革。要找准主攻方向,在巩固“三去一降一补”成果、增强微观主体活力、提升产业发展水平、畅通国民经济循环等方面协同发力,推动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的有效合理配置,形成同消费有效匹配的生产导向,从根本上扭转供需错配现象,使供给结构适应需求结构的快速变化,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六是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现代化经济体系同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紧密相连。现代化经济体系,是由社会经济活动各个环节、各个层面、各个领域的相互关系和内在联系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要构建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体系,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开放体系,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经济体制。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必须写好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这篇大文章。
扫描二维码分享页面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7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