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日,北京市碳交易市场在各界期盼中正式开启。当日上午,中国石化北京燕山分公司成功购买京能集团2万吨碳配额作为第一笔碳排放权交易,拉开北京市碳交易市场大幕。在开市当日上午半天达成的5笔交易中,2笔是场外协议转让交易,3笔是在线交易,交易总成交量高达4.08万吨,总成交额高达204.1万元。
我国计划在7个省市进行碳排放交易试点。继深圳、上海之后,北京成为我国第三个正式启动碳排放交易试点的省市。北京市发展改革委表示,根据北京市的试点安排,碳排放权交易只针对二氧化碳一种温室气体,主要交易标的为二氧化碳排放配额。允许参与主体通过项目交易获取核证自愿减排量抵消一定比例配额。
试点期间,参与北京市碳排放权交易的主体主要包括三类:一是重点排放单位,即在北京行政区域内源于固定设施排放的,二氧化碳年直接、间接排放量之和大于1万吨(含)的单位;二是年综合能耗2000吨标准煤(含)以上的其他报告单位,可自愿参加;三是符合条件的其他企业(单位)也可参与交易。自然人投资者暂不考虑。此外,津冀晋蒙鲁六省区市还签订了跨区域碳排放权交易合作研究协议,为推动区域性碳交易市场建设奠定基础。
据了解,碳交易是为促进全球温室气体减排,减少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所采用的市场机制。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经过艰难谈判,于1992年5月9日通过《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1997年12月于日本京都通过了《公约》的第一个附加协议,即《京都议定书》《京都议定书》把市场机制作为解决二氧化碳为代表的温室气体减排问题的新路径,即把二氧化碳排放权作为一种商品,从而形成了二氧化碳排放权的交易,简称碳交易。
扫描二维码分享本页面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7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