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与明天同在”是文学名着《飘》中的一句话。在新冠肺炎疫情蔓延的当下,这句话意味尤深。
受疫情影响,世界风云变幻、危机四伏。然而在中国黑土地上,我们看到的是粮食作物长势喜人、丰收在望,种粮大户们气定神闲,成竹在胸。因为他们心里有底气——人勤地不懒,地好人不慌。地里的收成是花力气干出来的,付出多少就收获多少,地好粮食就好,明天就不愁。
黑土地是国家粮食安全和保障优质农产品供给的“压舱石”。为了保护好最为宝贵的黑土资源,吉林省通过秸秆还田、免耕播种等方式深层养土,通过最严格的管控措施长久保土,通过压实各方责任合力护土,不断退化的黑土地重获生机。黑土地的回归,收获的不仅是农业上的好收成,更是一份可持续发展的信念。保住了最肥沃的土地,就保住了高质量发展的成色、高质量发展的根基。
当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黑土地的保护仍任重道远。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推进,各类建设对占用黑土地的需求仍然很大,耕地后备资源开发难度也相应增大,耕地保护与生态建设之间尚存一些需要破解的难题。这些都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强耕地保护基础性研究,从高位统筹规划,推动多部门联合行动,共同保护好黑土地。
诚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一定要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好黑土地这一“耕地中的大熊猫”。端牢中国饭碗,需要我们精心呵护、继续守护好这方黑土地。土地保护得好,明天就有无限的希望。
扫描二维码分享本页面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7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