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厅副厅长罗保卫介绍,党的十八大作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决策以来,青海厅立足“三个最大”省情定位和“三个更加重要”战略地位,全面落实中央及省委省政府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部署,主动谋划矿产资源保障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协调发展道路。从2012年开始,青海厅组织三江源地区财政地勘项目有序退出;2013~2015年在青南生态敏感地区探索形成了生态环保与地质勘查协调发展的“多彩模式”;2016年率先在全国推进绿色勘查开发工作,组织“绿色勘查开发年”活动;2017年加大绿色勘查开发工作力度,制定了省级绿色矿山建设标准和实施方案,并指导各地出台市州级绿色矿山建设标准,初步形成青海省绿色矿山认定标准体系;2018年出台《青海省绿色勘查管理办法》,全域全面实施绿色勘查。
十年来,青海把生态环境安全作为底线、红线、高压线,不断探索实践并总结推广经验,建立、完善体制机制,绿色勘查开发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为新时代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探索出了绿色发展之路。
一是优化顶层设计。青海地勘工作总体布局从三江源、祁连山等生态环境保护区有序退出,集中转移到柴达木盆地及其周缘,完成了勘查主战场的战略转移;聚焦生态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民生改善等需求,积极拓展民生地质工作,有效促进了地质勘查与生态环保的协调发展。
二是完善制度体系。结合近年工作实际,青海省自然资源厅优化地勘项目管理方式和考核指标等,相继出台了《青海省绿色勘查管理办法》《高原绿色勘查地质钻探规范》和《青海高原绿色勘查规范》,全省绿色勘查管理制度体系持续完善;强化监督检查,每年对省财政地勘项目和部分社会资金项目进行绿色勘查专项检查,有效解决绿色勘查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创新监管方式,采用遥感﹢无人机﹢人工实地核查的“空天地”监督模式,实现绿色勘查检查全覆盖、无死角,监管效能大幅提升。
三是强化示范引领。通过政府引导与企业创建,打造出一批具有典型示范意义的绿色矿山,如:以察尔汗钾镁盐矿为代表的“盐湖开发﹢旅游模式”;锡铁山铅锌矿以科技创新为基础的“智慧矿山”;五龙沟金矿资源节约利用、环境有效保护、地方群众满意的“金辉模式”。目前,全省矿山逐步实现规模化集约化开发,矿山总数大幅减少的同时大中型矿山比例持续增加,采掘业工业总产值保持稳定。
在大力实施绿色勘查开发的同时,青海省找矿工作也实现了重大突破:优势重要矿产勘查方面,柴达木盆地西部发现深层孔隙卤水型钾盐矿,拓宽了钾盐找矿空间;格尔木夏日哈木超大型铜镍钴矿床,成为我国第二大铜镍矿床;都兰县那更康切尔沟发现青海省第一个超大型独立银矿床。新材料矿产勘查方面,格尔木妥拉海河地区发现超大型晶质石墨矿。清洁能源矿产勘查方面,在共和盆地钻获高温岩体,为建成国家干热岩勘查开发利用示范基地打下坚实基础。
扫描二维码分享本页面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7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