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从湖南省自然资源厅获悉,截至11月底,全省耕地保护督察限期整改问题整改到位率达98.64%,邵阳市、永州市整改到位率100%,所有市州整改率均达96%以上,高质量完成了限期整改工作任务。
今年1月,武汉督察局向湖南省下达了《国家自然资源督察督察意见书》(以下简称《督察意见书》),湖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迅速部署,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国家耕地保护督察反馈问题和往年土地例行督察“挂账”问题整改工作方案》,强化整改措施,层层狠抓落实。
对症下药 较真碰硬
收到《督察意见书》后,湖南立即着手对《督察意见书》反馈的问题认真排查梳理,制定了详细的整改方案,明确了任务清单、责任清单、问责清单和整改时限。湖南省自然资源厅分4个片区对全省14个市州整改情况进行调度,研究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对反馈的限期整改问题,湖南采取整改举证随报随审的方式,高速高效运转,及时将审核结果反馈市县,并逐宗指导市县确定整改方向和具体措施,做到疑难随时解答、问题随时沟通、困难积极协调。对整改进度滞后、难度大的问题,采取“容缺审批”、查处整改审批同步推进等特别措施,一一破解整改难题。
永州市东安县建设北路项目违法用地整改一度阻力大、进度慢,湖南省、永州市和东安县三级联动,在“容缺审批”的同时,开展缴费等后续工作,实现整改、审批同步办结。11月中旬,湖南省永州市191个限期整改问题全部完成整改。
邵阳市是湖南另外一个整改到位率达100%的市州。该市将督察反馈的491个问题梳理为13大类。对市城区内的闲置土地清理,除明确责任单位外,邵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还明确了班子成员包案负责,在整改攻坚期间,坚持“一天一调度”,每天下午汇总各县市区整改情况并举行联审会审核县市区上报的疑难问题并及时回复。
湖南省自然资源厅各处室联动,分线作战,分类推进整改:政务服务处密集加班处理组卷报批资料;耕地保护监督处严格审核872宗基本农田补划方案;空间规划局积极组织开展20多个市县的规划修改……全省系统上下一心,把整改工作作为重大而紧迫的政治任务来抓,敢于“硬碰硬”,务求“实打实”。
刮骨疗毒 层层落实
湖南坚持从严从实,以查处重大典型案件为突破口,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和决心推进整改工作。今年4月、6月、10月,湖南省自然资源厅联合省纪委省监委,对全省14个市州整改工作进行了3轮现场督导,省纪委省监委对衡阳珠晖区、雁峰区相关线索进行了立案调查处理。
督察问责的责任在湖南层层传达,全省14个市州政府都召开了专题调度会议。邵阳市13位市领导分别对口联点现场督察督办;衡阳市组成12个督察组开展专项督察;娄底市向整改进度滞后的各县市区党政一把手致信;郴州市人民检察院、郴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联合出台了《关于加强自然资源公益诉讼等领域协作配合的意见》。
永州市在整改工作中立案查处134起,市本级直接查处耕保督察反馈违法用地5起。全市各级各部门向纪检监察机构移送线索24件,移送司法机关16人。新邵县对冶炼项目用地报批过程中提供虚假报批资料的有关责任人进行严肃问责,并召开全县干部警示教育大会。
标本兼治 源头管控
查处整改是手段,规范管理是目的。湖南省高度重视源头管控,要求建立长效机制,进一步强化各级政府主要负责人保护耕地的责任意识,加强执法监察工作力量,提升执法监察权威,完善土地管理共同责任机制,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公众参与、上下联动的自然资源管理新格局。
湖南省自然资源厅成立用地报批审批、土地批后管理、违法用地整治专门工作组,建立省市县三级土地管理情况月调度机制,每月定期调度工作进展,进行专题研究。在土地批后监管方面,实行“全程监管、省交任务、月清‘三地’(即撤批土地、闲置土地、违法用地实行月清月结、动态清零)”;在耕地保护方面,坚决落实用地报批和动态监测两个“耕地占补平衡”,实行“月发现、季小结、年总结”,确保实现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目标。
湖南推进的一系列土地管理方面的创新性举措,在部分地区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成效。月清“三地”制度实施后,湖南省厅交办邵阳市的违法用地查处任务数,从第一批的173宗大幅减少至第二批的84宗,而第三批仅3宗。湖南省自然资源厅土地批后监管系统统计数据显示,隆回县出让土地闲置为零,且已连续三年保持零闲置纪录。
在大幅减少违法用地的同时,湖南按照土地要素跟着项目走,全面实行“可报尽报、应审尽审、省配指标、限期供地”的工作模式,积极保障各地合理用地需求。今年以来,全省已供应建设用地面积44.36万亩,同比增长93.9%;实现土地价款2512.7亿元,同比增长31.5%。
跳出土地违法问题“年年改、年年有”怪圈,调和经济社会发展和不断增长的土地违法案件之间的矛盾,破解制约经济发展的用地问题,湖南在不断探索前行。
扫描二维码分享本页面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7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