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测绘地理信息局2022年测绘地理信息资源应用服务情况综述
陕西省测绘地理信息局深入贯彻落实自然资源部和省委省政府测绘地理信息事业总体发展战略,统筹发展与安全,增强测绘地理信息数据获取和服务支撑能力,陕西省测绘地理信息局坚持“两支撑,一提升”工作定位,正在着力构建以地理空间大数据中心为核心,由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北斗导航位置服务平台、遥感监测平台、应急保障服务平台组成的“一中心、四平台”新型服务体系,逐渐实现地理信息要素动态化,资源服务智能化的“天、空、地、水”全息测绘技术体系,加快推动测绘地理信息事业高质量发展。
夯实基础,打造平台,地理信息资源更加丰富鲜活
新《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陕西省测绘条例》《陕西省基础测绘管理办法》明确了测绘的公益性质。陕西省测绘地理信息局积极落实测绘法定职责,推进完善我省测绘地理信息监管体系,保障测绘地理信息持续健康安全发展。打造陕西省基础地理信息资源池,实现陕西省1:100万-1:5000比例尺基础地理信息成果,全省多源多分辨率遥感影像、1:1万3D产品、陕西省地理国情普查监测成果100%全覆盖;国家级省级GNSS、三角点、水准点、重力点等7947个成果构成的大地控制网。2022年,更新完成经济发达区域及图龄陈旧区域约7750平方千米,累计完成约23250平方千米1:10000基础地理信息更新,提升陕西省基础地理信息成果现势性。
陕西省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整合了全省多源、多尺度、多类型的海量地理信息数据,提供了100余个在线地理信息公共服务。2022年,陕西测绘地理信息局按照 “单位共建、行业共用、全省共享” 打造新一代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2022版),平台采用双中心模式,部署在陕西省信息化中心的电子政务云和陕西省地理空间大数据中心的外网云环境,资源内容与服务能力显着提升,多元化向全社会政府、部门、企业和公众提供免费开放服务,发挥公益性平台和窗口名片的作用。
陕西北斗在全国率先实现了整网支持北斗二号、北斗三号全频率信号的接收、处理与播发,提供全天候、不间断、高精度、公益性的导航定位服务,更快捷、更精准、更稳定、更可靠。2020年,陕西北斗在线服务云平台上线发布,向全省用户365best官网_365bet日博亚洲_365bet安卓提供差分定位一站式服务,填补了陕西高精度导航定位服务的空白。
服务政府,履职尽责,充分彰显地理信息资源效能
“测绘公益”服务保障有力。进一步优化政务事项办事服务,全年完成涉密基础测绘成果使用审批事项受理409件次,准予许可392件次。通过审批提供发放各种比例尺矢量地图、高程、影像数据52836幅,纸质地形图275幅,大地控制点成果8785个,地理国情数据114.1TB,为陕西省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自然资源遥感监测、水旱灾害风险普查、抽水蓄能中长期规划等项目提供科学的地理信息数据支撑,同时避免重复测绘造成的资金浪费,节约财政成本约7.20亿元。
测绘地理信息“一中心、四平台”新型服务体系通过整合、共享、交换、开放,冲破信息壁垒,打破信息烟囱,逐步建立了开放共享的协作机制,并探索大数据综合分析、监测预警等功能,为省级实时响应、快速服务、智慧管理等提供支撑。目前已与省发改委、应急救援总队、林业局、人保财险、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陕西省分公司等20多个部门签署合作协议或达成共建共享协议,通过交换加沉淀的方式,连接各业务部门数据,在领导用图、生态保护、应急管理、农业农村、公共安全、环保、交通、卫生、地震等三十余个领域得到积极应用,为政府和部门提供新型测绘地理信息服务。
“应急保障”服务政府决策。充分利用基础地理信息,集成来自35家省级专业部门的应急专题资源,包括防护目标、危险源、保障资源等8大类50余万条应急专题数据,更新了107个区县及10个设区市应急专题图;制作了商洛、安康、汉中、宝鸡4个设区市38个县(区)应急影像图;省级三维应急平台为洪水、地震等自然灾害、社会安全、公共卫生、事故灾难等提供分析研判、事件处置及事后评估等应急管理全流程支持,直观、高效地解决了应急管理中最为关注的应急储备物资和救援队保障等一系列关键问题。在“9.17灞桥滑坡”“8.12山阳滑坡”“8.19蓝田水灾”“10.7大荔水灾”“4.11商洛森林火灾”等重特大事件的应急救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大美秦岭”测绘卫士先行。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和关于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牢记“国之大者”,将测绘地理信息工作融入自然资源大格局、融入生态文明建设,加强技术应用创新,提升综合服务能力,打造秦岭保护信息化网格化监管平台实现“空天地一体”动态科学监管。2022年,在秦岭共设立标牌439个,实体界桩6203个,电子界桩26322个,接入铁塔高点监控视频176路,立杆低点视频476路,汇聚视频监控950路,关联峪口道路、水源地、尾矿库、小水电站等监管对象,实现425个监管对象的实时视频监控,监控覆盖率55.48%。累计处理遥感影像189.59万平方公里,累计下发疑似问题图斑线索901个,实地核查282处。累计处理巴山区域遥感卫星影像17.19万平方公里,发现疑似图斑线索5231个。平台访问登录次数超过85480次,累计更新人员信息1288条,解答技术问题3661条。成立5个明察暗访组,协助省秦岭办针对群众举报线索、疑似问题图斑、舆情反馈问题、专项检查发现问题、领导批示问题等,对秦岭区域开展明察暗访工作,累计暗访135天。
“智慧黄河”助力生态保护。充分发挥测绘技术优势,联合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成立“陕西省智慧黄河研究院”,加速推进陕西省“智慧黄河”建设,支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2022年,编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地图集(陕西卷)》,开展黄河实景三维与“三区三线”数据融合,多源测绘数据融合的边坡地质灾害监测,采用无人船搭载多波束对典型河库进行渭河入黄河段汛期前后水下形态变化监测,采用多期影像对典型矿山的生态修复监测,构建地灾模型、河道模型、水文模型和矿山模型等“模型黄河”,为黄河流域规划建设、生态修复、污染治理、防灾减灾、水土保持、应急指挥等提供智慧化管理和决策支撑。
特色服务 拓展领域 地理信息跨界融合深度发展
“督察执法”促进业务融合。协助督查部门持续开展卫片监测图斑分析,全面参与耕地保护督察,2022年度累计分析监测图斑个数约51.2万个、涉及面积约563.23万亩,筛选出疑似问题图斑个数约3.4万个。全面参与耕地保护督察,筛选疑似农村乱占耕地建房、“大棚房”、侵占耕地挖湖造景、违法违规超标准建设绿化带和绿化廊道等耕地非农化、非粮化问题并形成问题清单。协助开展2022年度矿产资源督察, 筛选疑似无证开采、越界开采等矿产资源违法问题并形成清单。
“多规合一”整合空间规划。基于地理信息整合土地利用现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控制规划数据等专题数据,开展省、市、县级“多规合一”试点,实现规划成果数据共享共用,形成了空间信息“一张图”,实现了空间规划“一张蓝图”、信息管理“一个平台”、联动审批“一套机制”的建设目标。同时,还积极探索市县空间规划衔接协调机制和多种规划共同遵守的空间管控体系,实现了城市总体规划、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有效衔接和协调,基本解决了以往规划管理、项目审批过程中存在的规划自成体系、缺乏衔接协调、项目审批效率低下等问题,为提升空间治理能力,加强空间开发管制提供了客观依据,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车位调查”摸清资源分布。持续开展每年一次的常态化监测,并逐步研发停车诱导系统、车位共享系统、错时停车系统等典型应用示范,为市民提供更加便捷的出行环境。充分借鉴北京、深圳等一线发达城市的已有经验,结合西安市建设国际现代化大都市的需要,采用高清遥感影像和实地调查的方式,客观真实、全面准确地摸清西安市三环内停车资源的现状和空间分布情况,建立了停车资源专题信息管理系统,为西安市停车资源管理和规划奠定了可靠的数据基础,也为政府统筹协调,实现停车资源信息共享、集成建设和高效管理运营提供数据支撑。
“管线普查”推进管廊建设。以渭南市为试点,对老城区、主城区、高新区、经开区共约96.4平方公里的供水、排水、燃气、热力、电力、通信、广播电视、工业等地下管线及其附属设施进行普查,共计完成探查3466.04公里,完成二三维一体化的渭南市地下管线数据库和渭南市地下管线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全面掌握了渭南市地下综合管线现状,准确把握了城市地下管网构造。同时,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针对重复建设、事故频发、管网老化泄漏、管网设防标准低、暴雨预警机制不健全等提出解决方案与措施,为政府集中管理、即时交换、共建共享、隐患处置、应急响应等提供科学的技术支撑,为推进海绵城市和地下管廊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下一步,陕西省测绘地理信息局将继续紧密围绕省委、省政府各项重点工作,解放思想、改革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着力打造实景三维陕西,通过“人机兼容、物联感知、泛在服务”实现数字空间与现实空间的实时关联互通,为数字陕西提供统一的空间底版,对推进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测绘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