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无障碍浏览

        自然资源部科技发展司负责人解读《“十四五”自然资源科学技术普及工作方案》

        发布时间:2022-12-12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有关部署要求,高质量做好“十四五”自然资源科普工作,近日,自然资源部办公厅、科技部办公厅联合制定印发《“十四五”自然资源科学技术普及工作方案》(以下简称《工作方案》)。围绕《工作方案》的出台背景、重点任务等,《中国自然资源报》记者采访了自然资源部科技发展司司长姚华军。

        统筹推进“十四五”自然资源科普工作

        科学普及是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的活动,是实现创新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工作,也是提升人民群众科学素养的全民性工作。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科技创新、科学普及和科学素质建设。“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要弘扬科学精神和工匠精神,广泛开展科学普及活动,加强青少年科学兴趣引导和培养,形成热爱科学、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在此背景下,自然资源科普取得了长足发展,形成了鲜明特色。

        “多年来,自然资源部十分重视科普工作,原国土资源部与科技部先后联合印发《国土资源“十二五”科学技术普及行动纲要》《国土资源“十三五”科学技术普及实施方案》,为科普工作打下了扎实基础。”姚华军介绍说。

        进入新发展阶段,统筹谋划“十四五”自然资源科普工作,促进自然资源科普高质量发展,对于全系统更好履行自然资源“两统一”核心职责,促进社会公众深入了解保护和节约集约利用自然资源、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理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全面做好“十四五”自然资源科普工作,自然资源部科技发展司会同科技部人才与科普司组织自然资源部科普办和相关专家,认真学习贯彻国家有关文件精神,开展相关调研,研究编制了《工作方案》,从制度上统筹推进“十四五”自然资源科普工作,从丰富自然资源科普活动、加强自然资源科普基地建设、打造自然资源优质科普作品、加强自然资源科普信息化建设、推进自然资源科技资源科普化、培育自然资源科普人才队伍、提升自然资源科普社会服务效能等7个方面,为做好“十四五”自然资源科普工作划出重点。

        打造具有影响力的自然资源科普品牌

        “自然资源领域包含了土地、矿产、森林、草原、湿地、海洋、水等丰富的科普元素,对开展丰富的科普活动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要通过不断提升自然资源科普活动的品牌影响力,提升公众对自然资源工作的认知度。”姚华军说。

        如何将科普基地的效用发挥到最大?《工作方案》提出,到2025年争取创建100家国家级自然资源科普基地。

        “自然资源部系统拥有数量众多的科普平台,国土、测绘、海洋领域分别有144家、17家和133家科普教育基地,还有160家全国海洋意识教育基地。”姚华军介绍,目前国家级科普基地有两种类型,一是科技部牵头组织命名的国家科普基地。此前,自然资源部与科技部联合印发国家自然资源科普基地管理办法,明确两部委每两年命名一批国家自然资源科普基地,目前已有32家,均为原国土资源科普基地更名而来。二是由中国科协牵头组织命名的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今年4月,中国科协发布了2021年至2025年第一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名单,自然资源部系统获命名11家。截至目前,自然资源部系统已有43家国家级科普基地。下一步,要通过重点创建国家级科普基地,全面提升科普能力和水平。

        谈科普,自然离不开作品。据悉,自然资源部成立以来,每年开展优秀科普作品评选活动,将其中优秀的科普作品推荐到科技部。2020年,自然资源部评选36部优秀科普图书,其中4部获评全国优秀科普作品。2021年自然资源部评选30部优秀科普图书,1部获评全国优秀科普作品。

        “自然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能量来源和空间载体,是自然资源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宣传自然资源国情国策到普及自然资源管理政策,从地球系统科学到自然资源管控技术,都是产出优秀科普作品的‘沃土’,更是科普领域的一座‘富矿’。”姚华军介绍道。

        科技革命日新月异,现代科技场馆以内容丰富、灵活多样的线上线下展览及科学教育活动,受到参观者广泛欢迎。值得一提的是,《工作方案》提出,充分利用 VR、AR、5G等信息技术,推进地质博物馆、海洋馆、测绘科技馆等场馆的数字化建设,鼓励科普场馆增加数字化、智能化展示设备,发展线上科普,以创新手段为全民提供优质科普资源。

        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两翼互动

        “为推动各项重点任务顺利完成、落细落实,我们在研究制定《工作方案》的过程中,把文件的可落实性作为衡量文件质量的重要标准。”姚华军说。

        有效的激励机制,能充分激发科普热情。《工作方案》提出,各有关单位将科普工作纳入单位年度重点工作、考评和职称评定体系,把科普工作成效作为科技工作者职称评聘、绩效考核的重要参考。鼓励科技工作者创作出具有社会影响力的高水平科普作品,也作为自然资源部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工程推荐评选的代表性成果。鼓励自然资源相关学会、协会将科普工作纳入科学技术奖励范畴。通过多种激励政策,吸引更多单位、更多科技工作者积极参与自然资源科普工作。

        在科普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工作方案》指出,要完善自然资源首席科学传播专家聘任制度,鼓励有条件的单位设立科学传播专家工作室,建立健全自然资源科普人员培训交流体系,每年举办自然资源科普能力提升培训班,优化科研环境,建设一支具有现代科学理念和传播技能的专业科普队伍。

        在监测和评估科普效果方面,《工作方案》要求开展自然资源科普基础性研究和实践研究,探索开展以公众关注度、满意度和美誉度为导向的自然资源科普工作评价机制研究,对重大科普活动开展情况及日常科普工作效果等进行综合评价,充分发挥自然资源部科普办公室、科普工作机制作用。

        此外,为共建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大科普格局,《工作方案》提出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通过捐赠、建设自然资源科普场馆、开展科普活动等多种形式投入自然资源科普事业,助推自然资源科普事业全面发展。

        “下一步,自然资源部将加强与科技部、中国科协、教育、文旅等部门的合作,发挥自然资源科普工作机制作用,推动形成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两翼互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自然资源科普工作格局。”姚华军说。

        政策法规:http://hlsm.hafclm.com/zwgk/zcfg//402880d1833ed88c018503e2948310d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