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电子邮件| 维护邮箱 中国政府网
        政府信息365best官网_365bet日博亚洲_365bet安卓(海洋管理)
        返回首页 365best官网_365bet日博亚洲_365bet安卓目录 365best官网_365bet日博亚洲_365bet安卓规定 365best官网_365bet日博亚洲_365bet安卓指南 365best官网_365bet日博亚洲_365bet安卓报告 依申请365best官网_365bet日博亚洲_365bet安卓
        检索 高级检索

        2011年中国海洋灾害公报

        索引号

        00014189/2012-03839

        中国海洋灾害公报 

        发文字号

        发布日期

        2012年07月03日

        2011年中国海洋灾害公报

            2011年,沿海各级政府进一步强化海洋灾害应急管理,有效开展海洋防灾减灾工作。在对2011年海洋灾害情况调查、统计和分析的基础上,国家海洋局编制了《2011年中国海洋灾害公报》,现予以发布。

         


        国家海洋局局长:
        2012年6月 北京


        目录

         

        • ·一、概况
        •     一、概况

              2011年我国共发生114次风暴潮、海浪和赤潮过程,其中44次造成灾害。各类海洋灾害(含海冰、涌潮等)造成直接经济损失62.07亿元,死亡(含失踪)76人。

          与历年海洋灾害的平均状况相比,2011年的海洋灾害直接经济损失和死亡(含失踪)人数明显低于近10年平均值(见图1);与2010年相比,海洋灾害直接经济损失减少约53%,死亡(含失踪)人数减少约45%。


          2002 2005 2008 2011

              2011年海洋灾害直接经济损失最严重的省份是海南省,主要为风暴潮(含近岸浪,下同)和海浪灾害,损失20.03亿元;较严重的省份有广东省(风暴潮、海浪和赤潮灾害)、山东省(风暴潮、海浪和海冰灾害),损失分别为12.68亿元和12.16亿元。死亡(含失踪)人数最多的省份是浙江省,为22人。

            本年度我国海洋灾害损失主要由风暴潮造成,其中1117“纳沙”台风风暴潮导致广东省、海南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沿海受灾,直接经济损失31.06亿元。

            2011年3月11日13时46分(北京时间),日本东北部近海发生9.0级特大地震并引发海啸,日本岩手县最高海啸波幅达40米。我国台湾东部、福建省、浙江省、广东省、江苏省、上海市等沿岸先后监测到海啸波,其中浙江沈家门验潮站海啸波幅为55厘米,为我国沿海监测到的最高海啸波幅。

            2011年沿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海洋灾害损失分别见图2和表1。


          图2 2011年沿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海洋灾害损失分布图

          表1 2011年沿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主要海洋灾害损失统计

          省(自治区、直辖市)

          致灾原因

          死亡(含失踪)人数

          直接经济损失(亿元)

          辽宁省

          海冰

          0

          2.13

          河北省

          风暴潮、海浪

          7

          1.60

          天津市

          风暴潮

          0

          0.10

          山东省

          风暴潮、海浪、海冰

          0

          12.16

          江苏省

          风暴潮

          0

          0.61

          上海市

          风暴潮、海浪

          11

          0.30

          浙江省

          风暴潮、海浪、赤潮、涌潮

          22

          5.91

          福建省

          风暴潮、海浪

          14

          5.40

          广东省

          风暴潮、海浪、赤潮

          13

          12.68

          广西壮族自治区

          风暴潮

          0

          1.15

          海南省

          风暴潮、海浪

          9

          20.03

           

          76

          62.07

        • ·二、风暴潮灾害
        • 二、风暴潮灾害

          (一)总体灾情

            2011年我国沿海共发生风暴潮过程22次,其中台风风暴潮9次,5次造成灾害;温带风暴潮13次,1次造成灾害。风暴潮灾害直接经济损失48.81亿元,未造成人员死亡。

            2011年风暴潮总体灾情偏轻,直接经济损失为近10年以来最少。本年度风暴潮灾害主要发生在海南省和广东省,直接经济损失分别为19.94亿元和12.63亿元,约占风暴潮全部经济损失的67%

            本年度风暴潮的主要特点:

            一是影响范围广:“米雷”和“梅花”台风风暴潮由南向北先后影响我国福建、浙江、上海、江苏、山东、天津、河北和辽宁等8省(市), “纳沙”台风风暴潮则先后袭击广东省、海南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

            二是渤黄海和南海受灾次数较多:“米雷”、“梅花”台风风暴潮和“09·01”温带风暴潮分别造成渤黄海部分区域3次受灾,其中“米雷”台风风暴潮为近20年来最早(626日)影响渤黄海的台风风暴潮过程;“纳沙”和“尼格”台风风暴潮造成海南省2次受灾。

            沿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风暴潮灾害损失见表3

          (二)主要风暴潮灾害过程

          1. 1109“梅花”台风风暴潮

            超强台风“梅花”于85日至88日期间沿我国近海北上。受风暴潮和近岸浪的共同影响,浙江省、上海市、江苏省和山东省直接经济损失3.10亿元。

            沿海监测到最大风暴增水为159厘米,发生在江苏省洋口港站;增水超过100厘米的站点还有江苏省吕泗和浙江省乍浦等站;共有2个验潮站的最高潮位超过当地警戒潮位,其中山东省成山头站高潮位超过当地警戒潮位80厘米。

            浙江省防波堤损毁13.75千米,护岸损坏54个,码头损坏43个,船只损毁148艘,道路损毁0.37千米,因灾直接经济损失1.92亿元。

            上海市水产养殖损失1.50千公顷,防波堤损毁0.14千米,因灾直接经济损失0.12亿元。

            江苏省水产养殖损失7.80千公顷,防波堤损毁9.5千米,道路损毁12千米,因灾直接经济损失0.61亿元。

            山东省水产养殖损失1.62千公顷,防波堤损毁0.61千米,护岸损坏52个,码头损坏6个,因灾直接经济损失0.45亿元。


          3 88日山东省荣成市小石家泊村受“梅花”风暴潮袭击防浪堤被冲毁

          2. 1111“南玛都”台风风暴潮

            超强台风“南玛都”于82904时在台湾岛登陆,310220分在福建省晋江市再次登陆。受风暴潮和近岸浪的共同影响,福建省直接经济损失5.32亿元。

            沿海最大风暴潮发生在福建省翔安站,为82厘米。由于“南玛都”台风风暴潮影响期间,恰逢天文大潮期,福建省多个验潮站的最高潮位超过当地警戒潮位,其中沙埕站、三沙站和琯头站分别超过当地警戒潮位35厘米、31厘米和47厘米。

            福建省受灾人口56.76万人,房屋损毁150间;水产养殖损失1.62千公顷,池塘养殖损失0.46千公顷;防波堤损毁0.05千米,护岸损坏69个;船只损毁21艘。


          4 831日,受“南玛都”风暴潮影响,福建省福州马尾渡口被淹

          3. 1117“纳沙”台风风暴潮

            强台风“纳沙”于9291430分在海南省文昌市翁田镇登陆。受风暴潮和近岸浪的共同影响,广东省、海南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受灾严重,直接经济损失31.06亿元。

            沿海最大风暴增水发生在广东省湛江市南渡站,为399厘米,增水超过300厘米的还有湛江站,增水超过100厘米的有广东省三灶、闸坡和海南省秀英等站;共有5个验潮站的最高潮位超过当地警戒潮位,其中南渡站和秀英站分别超过当地警戒潮位53厘米和52厘米。

            广东省受灾人口77.92万人,房屋损毁602间;水产养殖受损17.40千公顷,网箱损坏30811个;防波堤损毁2.15千米;船只损毁303艘。因灾直接经济损失12.63亿元。

            海南省水产养殖受损1.57千公顷,网箱损坏17624个;防波堤损毁3.03千米,道路损毁0.73千米;船只损毁1181艘。因灾直接经济损失17.28亿元。

            海南省海口市东海岸部分防风林遭受风暴潮袭击,大片的木麻黄被连根拔起,其中桂林洋农场长6.8千米的防护林带中有6千米受损,海水内侵约20米。海口市东营镇、演丰镇和文昌市翁田镇等村庄所处地势较低,部分养殖池塘和渔船受损。

            广西壮族自治区水产养殖受损4.44千公顷,防波堤损毁22.75千米,护岸损坏49个,因灾直接经济损失1.15亿元。


          4. 09·01”温带风暴潮

           831日至91日,受冷空气影响,渤海沿岸出现一次较强温带风暴潮过程,渤海湾、莱州湾均出现100厘米以上风暴增水,其中河北省黄骅站、天津市塘沽站最大增水分别为132厘米和110厘米,均发生在当日天文高潮时,高潮位分别超过当地警戒潮位70厘米和27厘米;山东省潍坊站最大增水124厘米。

            受其影响,河北省黄骅市水产养殖受损2.13千公顷,防波堤损毁0.2千米,因灾直接经济损失1.58亿元。

            黄骅市南排河镇张巨河村大部分养殖基地围堤损毁,中心渔港附近民房受淹,最大淹没高度约70厘米;黄骅东围堤海堤近200米防浪墙被摧毁,海堤后部宽12米的路堤部分岸段被掏空约10米。

            天津市防波堤损毁3千米,因灾直接经济损失0.1亿元。

            山东省水产养殖受损0.28千公顷,防波堤损毁0.12千米,道路损毁1.2千米,因灾直接经济损失0.07亿元。


           

        • ·三、海浪灾害
        •  

        • ·四、海冰灾害
        • 五、海啸灾害

          (一)总体概况

            2011年我国未发生海啸灾害。国家海洋局对70次发生在我国周边海域及全球大洋其它海域的海底地震共发布了117期海啸预警报信息,其中海啸蓝色警报2期。根据监测数据分析,其中15次地震引发了海啸,但这些海啸事件均未对我国产生灾害性影响。2011年3月11日发生的日本地震海啸波及了整个太平洋,我国沿海多个验潮站监测到海啸波。


          图10 2011年我国发布海啸信息的地震源分布

          (二)重大海啸事件

            2011年3月11日13时46分(北京时间),日本东北部近海发生9.0级强烈地震并引发特大海啸,此次海啸不仅对日本东北部沿海造成巨大损失,还对太平洋沿岸其他国家和地区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在地震发生后的20多个小时里,海啸波先后到达俄罗斯、中国、菲律宾、美国夏威夷和西海岸智利以及南美其他一些国家和地区,各地均监测到了明显的海啸波。其中,美国及南美的智利等国家监测到的最大海啸波幅达到150厘米~200厘米。

            地震发生4小时后海啸波到达我国台湾东部沿海,6~8小时海啸波到达我国大陆东南沿海,台湾、福建、浙江、广东、江苏、上海、海南等省市监测到的海啸波波幅在3厘米~55厘米之间,其中浙江沈家门和石浦海洋站分别监测到55厘米和52厘米的海啸波。受其影响,国家海洋预报台针对台湾地区和浙江沿岸发布2期海啸蓝色警报,这是我国开展海啸预警业务以来首次发布海啸警报。


          图11 2011年3月11日日本地震海啸中我国沿海潮位站最大海啸波幅


          图12 2011年3月11日日本地震海啸传播及最大海啸波幅图

        • ·五、海啸灾害
        • 五、海啸灾害

          (一)总体概况

            2011年我国未发生海啸灾害。国家海洋局对70次发生在我国周边海域及全球大洋其它海域的海底地震共发布了117期海啸预警报信息,其中海啸蓝色警报2期。根据监测数据分析,其中15次地震引发了海啸,但这些海啸事件均未对我国产生灾害性影响。2011年3月11日发生的日本地震海啸波及了整个太平洋,我国沿海多个验潮站监测到海啸波。


          图10 2011年我国发布海啸信息的地震源分布

          (二)重大海啸事件

            2011年3月11日13时46分(北京时间),日本东北部近海发生9.0级强烈地震并引发特大海啸,此次海啸不仅对日本东北部沿海造成巨大损失,还对太平洋沿岸其他国家和地区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在地震发生后的20多个小时里,海啸波先后到达俄罗斯、中国、菲律宾、美国夏威夷和西海岸智利以及南美其他一些国家和地区,各地均监测到了明显的海啸波。其中,美国及南美的智利等国家监测到的最大海啸波幅达到150厘米~200厘米。

            地震发生4小时后海啸波到达我国台湾东部沿海,6~8小时海啸波到达我国大陆东南沿海,台湾、福建、浙江、广东、江苏、上海、海南等省市监测到的海啸波波幅在3厘米~55厘米之间,其中浙江沈家门和石浦海洋站分别监测到55厘米和52厘米的海啸波。受其影响,国家海洋预报台针对台湾地区和浙江沿岸发布2期海啸蓝色警报,这是我国开展海啸预警业务以来首次发布海啸警报。


          图11 2011年3月11日日本地震海啸中我国沿海潮位站最大海啸波幅


          图12 2011年3月11日日本地震海啸传播及最大海啸波幅图

        • ·六、赤潮灾害
        • 六、赤潮灾害

          (一)总体灾情

            2011年我国沿海共发生赤潮55次,累计面积6076平方千米。其中,渤海13次,累计面积217平方千米;黄海8次,累计面积4242平方千米;东海23次,累计面积1427平方千米;南海11次,累计面积190平方千米。因灾直接经济损失325万元。

            本年度赤潮多发期为4月至8月(图13),高发区为东海(发生次数和累计面积分别占全海域的41.8%23.5%),大面积赤潮主要发生在浙江、福建沿海和黄海北部海域。引发赤潮的生物种类主要为东海原甲藻、夜光藻和中肋骨条藻等,一些赤潮由两种或两种以上赤潮生物共同形成。


          13 中国沿海2011年各月赤潮发生次数

            与2010年相比,2011年全海域赤潮发生次数减少14次,累计面积减小4816平方千米。其中,渤海赤潮发生次数增加6次,累计面积减小3343平方千米;黄海赤潮发生次数减少1次,累计面积增加3507平方千米;东海赤潮发生次数减少16次,累计面积减小4947平方千米;南海赤潮发生次数减少3次,累计面积减小33平方千米。

            沿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赤潮灾害损失见表9。其中,浙江省直接经济损失来自赤潮藻类毒素导致的近海鲍鱼和石斑鱼死亡;广东省直接经济损失来自赤潮生物大面积爆发诱发的近海鱼苗和半成品鱼死亡。

          9 2011年赤潮灾害损失统计

          省(自治区、直辖市)

          发生

          时间

          发生

          海域

          最大面积

          (平方千米)

          赤潮优势种

          直接经济损失

          (万元)

          浙江省

          517日~64

          台州大陈海域

          50

          9

          广东省

          815日~26

          珠海渔女、海滨浴场、九洲列岛附近海域

          89

          双胞旋沟藻

          316

           

          139

          325

          (二)主要赤潮过程

            2011年共发生8次面积超过100平方千米的赤潮过程,累计面积为5145平方千米,分别占全海域赤潮发生次数和累计面积的14.5%84.7%

            1. 辽宁省鸭绿江口—长海县东北海域赤潮

            511日~23日,鸭绿江口至长海县东北海域发生赤潮,持续时间13天,最大面积约4000平方千米,赤潮优势种为夜光藻,赤潮水体粉红色,呈零星条、块状分布,无异味,为本年度面积最大的一次赤潮过程。

            2. 浙江省温州苍南石坪附近海域赤潮

            513日~64日,浙江省温州苍南石坪附近海域发生赤潮,持续时间23天,最大面积为200平方千米,赤潮优势种为东海原甲藻,赤潮水体呈绛红色并伴有异味,对炎亭、海口、渔寮海水浴场水质有一定影响。

            2011年面积超过100平方千米的赤潮过程见表10

          10 2011年中国沿海面积超过100平方千米的赤潮过程

          起止时间

          影响区域

          最大面积

          (平方千米)

          赤潮优势种

          511日~523

          辽宁省鸭绿江口—长海县东北海域

          4000

          夜光藻

          Noctiluca scintillans

          513日~64

          浙江省温州苍南石坪附近海域

          200

          东海原甲藻

          Prorocentrum donghaiense

          517

          浙江省舟山东极海域

          100

          东海原甲藻

          Prorocentrum donghaiense

          617

          河北省秦皇岛北戴河鸽子窝至抚宁与昌黎分界线附近海域

          180

          微微型鞭毛藻

          picoflagellate

          726日~87

          福建省厦门同安湾顶琼头海域以及鳄鱼屿以南、集美大桥至五缘湾

          大桥一带海域

          105

          中肋骨条藻

          Skeletonema costatum

          726日~727

          浙江省象山港西户港口至乌沙山

          电厂附近海域

          160

          中肋骨条藻

          Skeletonema costatum

          823日~825

          浙江省嵊泗东部海域

          200

          中肋骨条藻

          Skeletonema costatum

          923日~926

          江苏省海州湾连岛东部和北部海域

          200

          中肋骨条藻

          Skeletonema costatum

           

        • ·七、其它海洋灾害
         

          【字号:      】  【打印】 【仅内容打印】 【关闭】  【下载】     分享到